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生物识别:技术与产业链仍须“破题”

所谓生物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资讯频道文章B
  在智能化时代,生物识别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所谓生物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或许,在过去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尚不明显时,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尚未成气候。但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的当下,在云计算、大数据成为潮流的当下,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苹果手机的指纹识别技术备受消费者的追捧,就是一例。

  但在专家们看来,出于种种技术障碍、产业链尚不成熟等问题,生物识别要想完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尚需时日。

  倍受追捧的技术

  根据国际生物识别小组(IBG)的统计结果,目前,市场已有多种针对不同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应用。其中,占有率最高的是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技术,目前在手机上应用得比较普遍。继Iphone5s率先推出指纹解锁技术以来,华为mate7、魅族mx4 pro都相继采用了指纹解锁技术。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脸、虹膜、掌纹、声纹识别技术都倍受重视。以人脸识别为例,除了可应用于常规的安防、监控、支付等诸多领域以外,还可以产生一些新的应用。比如,在一些话剧、歌舞剧的剧场,管理者可以通过特定的人脸识别程序计算出发笑的观众人数的多少,好制定下一场演出的票价。

  “指纹、人脸、虹膜…这些都为智能设备、智能网络、智能服务、智能安防等提供自动精准的身份标识。”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生物识别产业创新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谭铁牛这样表示。

  “生物识别的春天已经来了,我们现在就站在风口上,正在准备腾飞。”深圳市亚略特生物识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宇笑言。根据Frost&Sullivan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智能手机生物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3年的5260万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3.96亿美元。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力向记者介绍,目前,生物识别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指纹识别,再到人脸识别,目前还产生了很多新的生物识别技术,“比如血管识别,人们可以通过对血管进行分析,通过转动瞳孔来观察眼球眼仁的血管,来判断身体状况”。

  智能化时代的挑战

  生物识别经过多年发展,在用户配合、场景简单、环境可控的条件下可以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

  但谭铁牛认为,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水平和智能化时代身份认证的现实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智能化时代以人为中心,崇尚‘便捷、高效、安全、私密’,这对生物识别提出重大挑战”。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周曦介绍,相同场景的人脸识别比较简单,但跨场景的人脸确认就比较困难,技术上的问题仍须攻克。此外,有些企业认为把摄像头放置到大街小巷,就可以获得很大的、可产业化的数据。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多采集到的数据是不能用于科研的。

  “此外,如何便捷获取移动终端和远距离人群的生物特征数据?如何保障网络环境下生物识别系统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新的挑战。”谭铁牛说。

  产业链问题须解决

  在众多专家来看,生物识别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除了要攻克技术的难题,产业链的完善更为重要。

  “如果没有创新,生物识别产业看似春天,实际就是冬天。”邵宇认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指纹生物识别是目前发展最好的,尽管有很多弊端,但它在未来3到5年仍然是一个主流。

  但即便在指纹识别这个产业,国内的产业力量也还不完善,还需要在与国外企业的较量中提高竞争力。“比如苹果公司现在的生物识别做得非常多、非常好。相较而言,国内相关芯片的研发走到了技术的前端,但在产品终端上不如国外。”因此,生物识别必须形成从技术到产品终端的全产业链,“否则这个春天很快就会结束了”。这是邵宇的看法。

  马力对邵宇的观点也表示认同,他指出,未来生物识别肯定是很有前景的一个技术,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单单是技术的问题,还有产业链的问题、成本的问题,这些急需形成社会合力”。

  周曦则强调了各行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生物识别不是一家公司、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单做就行的,“一定要和别的行业合作起来,可以用提供硬件或软件的模式,大家一起推进这个产业,这样有利于保持和扩大优势”。

  延伸阅读:多重生物识别:“身体密码”如何改变既有识别模式? 

  多重生物识别技术:融合应用任重而道远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