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和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从2000年的206.8万辆发展到2005年的570.8万辆,年均递增22.5%;进入“十一五”仍然高速发展,2006年生产728.0万辆,增长27.3%,2007年生产888.3万辆,增幅达到22.0%,基本实现“十一五”目标,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产销大国。
我们已经建成较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体系,制造工艺及管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环保、安全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进一步缩小;商用车、中低价位乘用车和部分零部件形成较强竞争力,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汽车开始批量出口,“十五”出口额平均增速40%,2005年出口总额达到167.7亿美元,2007年出口额上升到409.0亿美元,增长45.3%,出口汽车61.3万辆增长133.2%;轿车已经成为居民的重要消费品,私人购车已成为市场的主流并年年大幅增加,正迅速进入汽车社会。
但是也仍然存在下面这些问题: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产品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轿车起步过晚,技术进步任务繁重,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零部件发展仍然滞后于整车。
汽车零部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2006年年鉴数据,汽车零部件“十五”期间年均递增33.9%;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4657家零部件公司工业总产值4797亿元,同比增长33.1%。
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的状况开始改变,生产的集中度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为汽车配套的生产能力增强;一大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包括外商合资和独资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多种车型配套的零部件骨干企业;汽车零部件向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关键部件发展,如50家发动机企业2007年生产发动机784.7万台,增长25.1%;主要汽车集团大都将零部件企业分离出去,发展专业化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零部件三资企业和引进技术的企业上千家,近两年新建立的外商独资与合资企业,很多是围绕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的;汽车后市场维修配件厂上万家,特别是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省市出现大批中小型零部件厂,既是问题又是希望所在。
蓬勃发展的汽车用品也是一个大市场,特别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大举装入汽车,除预留插座外,还出现了这类产品的改装行业,汽车安全和管理问题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