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华东的第二大城市,其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可谓是“地上地下都是宝”,古遗址、古墓葬等地下文化宝藏尤其丰富,引四方注目,然而防范不法分子盗掘、破坏地下文物却一直是个难题,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文物埋藏区达上百平方公里设流动哨兵防盗》。这样的方法科学吗?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明的积淀,也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那么站在安防的角度如何能更好的保护这些文明瑰宝,让她绽放异彩,永续传承呢?
流动哨兵防盗存难处
人防一直都是安全防盗中历史悠久的一种方式,然而仅仅依靠人为防范却颇具难点。2012年,南京市颁布《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共划定江宁汤山史前遗址区、高淳薛城史前遗址区、六朝宫城及御道遗址区、南唐宫城及御道遗址区、明代宫城及御道遗址区等15片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共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10处。据统计,这些地下文物保护区的总面积多达123.8平方公里,抵得上此前的白下、秦淮、玄武3个区的面积总和,相当于30个玄武湖那么大,地域之广,生活在南京的人可能更能体会。然而从南京市文物局文管办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南京市现有的文物安全员人数少、覆盖范围有限,不得不依托于社会基层力量,最大限度地提升文物安全监控的覆盖面和响应速度。该地区的文物报警员可以是乡村里的农民,也可以是社区里的居民,在农忙闲暇之余,便在各自所属的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进行巡查,当发现有可疑人员或偷盗文物等违法行为,拨打举报电话或者报警电话。
流动哨兵防盗欠科学 需注重技防关键点
必须承认,这样的防盗方式算不上科学。首先,需保护区域面积广,人员配备难。作为人来讲,眼睛所能看和耳朵所能听的范围非常有限,123.8平方公里如果按区域划分到人头管理,需要的人力不可小视,人员开销更是不菲;其次,报警员经验不足,难胜任。报警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对于文化瑰宝,部分人的认识可能存有不足,那么执行力很可能成为实施的绊脚石,同时对于窃贼的盗取方式不熟悉,难以应对。另外农忙季节和许多的特殊时间段大多数报警员抽不出时间去巡查所辖区域等等。
保护埋葬区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但应该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等多种手段结合来保证安全,而不单是靠人。
科学守护瑰宝注重技防关键点
搭建一套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守护瑰宝的重要方式。针对保护区域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关键之一,那么需要关注的技术又有哪些呢?不仅仅是南京,中国上下5000年,瑰宝无处不在,市场甚为广阔,在建设防盗系统的过程中该注意关键因素又有哪些呢?
1、引入红外产品
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特殊光电成像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技术。针对墓区和一些埋藏区,地理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是重要任务之一,红外技术是夜间监控的重要手段。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和被动红外夜视技术。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其对应装备为热像仪。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它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一种夜视技术,其对应装备为红外摄像机。采用红外摄像机可以在夜间零照度环境下拍摄画面,两种红外设备都具有较好的隐蔽性。
然而简单的视频保存和播放,不能满足当前埋藏区对安防产品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需求也不短的提高,不能只停留在看的见,更需要看得清,并能及时报警,一套智能化产品成为需求点。
2、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功能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未来视频监控发展的方向,是视频监控领域高端的应用模式,市场增长促使其不断发展。在埋藏区,当有人入侵的时候,智能摄像机能够实现智能化分析、报警等功能。
入侵检测功能
自动检测被监控区域内进入、离开、出现、消失的可疑对象,对于一些周界分散、环境复杂的区域,一个人或者多个人都无法完全监控到所有周界,入侵检测功能模块可以满足要求,它能够自动检测出规划区域内触发规则的可疑对象并及时报警。譬如:如遇到超过3分钟的挖掘,报警器进行报警。
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被盗的古墓高达数万座。那么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也是考虑的必要因素之一,在不少地区都有尝试着建设监控系统守护王陵或是埋藏区的。
视频检索技术
在埋葬区安装了大量的高清红外摄像机后,确实能留下大量的数字影像资料,然而一旦有意外事件发生,在这海量的资料库里寻找目标信息,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达不到预想目的。在这时,视频检索技术的加入成为查询的好帮手。
深入分析视频数据,可以认知为:视频、场景、镜头、图像帧。基于内容检索时,根据媒体特征进行相似性匹配检索的媒体特征,当一个镜头内的相邻帧间的变化较大时,那么这里肯定有某种入侵,打破了相对的宁静,那么就可以重点查看这里的视频数据,方便更快捷的找到相应的原因。
多球机联动跟踪
多球机联动跟踪技术是未来智能视频分析的一个方向,它是以单球机智能跟踪技术作为基础,能够将普通的跟踪球机的单点式监控,提升为系统内对单个目标的无缝式接力跟踪,配合电子地图的使用,能够容易的实现对高安全等级区域的无缝式跟踪,并实现目标轨迹描绘、犯罪行为预警等高等级的安保需求,在未来实现后,对于埋葬区的守护能发生巨大的作用。
3、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
安防可视化管理平台是现代安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埋葬区域的监控,透过此平台,使其成为非单纯的安全防范系统,集成网点视频监控、防盗防报警、GPS定位跟踪、智能分析等多个子系统,融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远程监视、监测、控制功能。
当然,在重点防范区域具备入侵检测的报警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陕西是文物大省,帝王陵墓众多,为了更好地保护置身田野的帝王陵墓,从2011年开始,不少省级以上的田野文物开始陆续安装高科技的保护装置。泰陵和咸阳建陵的高科技监控系统已经安装完成并开始试运行,而陕西省的18处唐陵,11处汉陵也将陆续安装高科技防盗设备。
结语
南京文物埋藏区达上百平方公里,中国上下5000年,文物埋藏区又何止这区区百平方公里。陕西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林说:“能碰上一处没有被盗过的墓葬的几率是千分之一,碰上一处没有被盗过的墓葬群的几率则是万分之一“。如此灿烂的文物瑰宝又能经得起盗墓者几番折腾呢?站在安防人的角度,仅依靠人为防盗远远不够,需要注重三防结合,根据这些埋藏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安防产品,制定解决方案,确保瑰宝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