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高清,很多人都会因为他的延时而头疼。电力线监控延时1~2秒,网络监控延时300ms,HD-SDI延时低于100ms。在民用安防项目中,1秒的延时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对于金融、交通监控来说,1秒钟就可能错过很多镜头。没有突出监控的作用。摄像机延时问题进入了死胡同,延时问题能否解决?如果不能,又能否降低延时时间呢?今天,我们将从传输与存储两方面为您介绍。
网络传输带宽不给力
两套同样的监控系统,在不同环境中工作延时时间不相同。这个问题就要归结为网速。更为准确地说,在这种情况下,网速低是由于网络带宽不够造成。监控系统看重视频上传速度,网络上行速度如果不够宽,那么就会出现数据排队的现象。更为通俗的描述,就是一定时间内车流量突然加大,2条行车道不足以满足小汽车通行。
当然,改变传输介质能够缓解"拥堵"的现象。网络传输可以使用普通的双绞线,五类和超五类线缆最为常见,其传输速度在100M或1000M以上,衰减小、抗干扰等特点。然而,随着高清监控需求不断增多,720/1080P图像所需带宽(公式:比特率*路数=带宽)在2M~4M左右,如果多路监控恐怕也难以负荷。
为了缓解视频上传的压力,一定要拓宽上行带宽的速度,只能够改变传输介质,选择光缆传输。随着三网融合、光纤入户等项目推进,一般家庭已经实现了20M光纤传输。那么针对行业化应用中,光缆光纤传输也不是难题。
在纯模拟时代,因监控技术类型、系统规模等问题,几乎不存在延时问题。当近几年出高清需求逐渐增多,图像延时问题也在所难免。那么除了传输外,其实设备的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从编解码到存储 延时问题何解?
监控系统的自身有哪些问题?首先图像在存储之前会经过编码,传输到后端还需要解码,在不考虑传输过程的前提下,其实编解码过程也会造成延时。在编码效率、解码器上还要下足功夫。
大部分厂商都会采用H.264压缩算法,也是实现低带宽高清图像传输的最佳途径。图像场景越复杂、运动物体越多、码率和帧率越大,所采用的H.264类别和等级越高,其运算量就越复杂,编码或解码的难度也就越大,耗费的时间也就越多。细细琢磨之后便一清二楚。H.264也有等级之分,许多厂家都使用H.264 High Profile实现低宽带高清传输。
解码器工作效率高低主要看主机配置的好坏,如果CPU等核心设备跟得上,那么经过解码后输出图像自然也不会太差。与网络传输相比,其实图像在存储过程中也会出现排队的现象。特别是平安城市等项目,出现海量数据存储时,对存储设备是个极大的考验。
RAID技术使数据存读速度、可靠性、效率大大提高,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存储架构。针对行业化存储来说,SAN、NAS、iSCSI架构存储各有利弊,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延时问题,投资成本自然相应增加。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监控延时问题,一个方法是加大网络带宽,另一个方法是降低视频帧率,改变传输介质、提高解压缩标准、尝试不同存储架构都在监控实践中不停摸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