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新的名词“自动爆玻器”闯入公众视野,引发注目与热议。
据报道,厦门市公交集团近日决定对165辆快速公交车加装自动爆玻器。
所谓自动爆玻器,是一种新研制的提高车辆安全性能的设备,其安装在车窗上,一旦客车遭遇火灾、恐袭等紧急情况,可自动爆裂玻璃,方便乘客快速逃生。
7日厦门市那辆密闭的BRT上发生的灾难,带给公众的冲击,只能用震撼和悲恸来形容。如果说发生在密闭公交车上的恐袭、事故防不胜防,那么火起后乘客“关”在密闭车厢内难以逃生的绝望,就尤其令人悲愤。所以事后,各方在反思如何减少极端事件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强化公交车的安全装备上。厦门在BRT上安装自动爆玻器,不失为亡羊补牢的重大改进措施。
4年前的成都公交车纵火惨案,让全国公交车都配齐了安全锤,4年后的厦门公交车纵火惨案,又让安全锤“升级版”自动爆玻器“横空出世”。尽管自动爆玻器尚未全国普及,但从“冷兵器”到高科技产品,逃生利器越来越先进、实用,也让人略为宽慰。
但问题也由此而生,载人众多的公交车,首要考虑的必须是安全,而安全的最后防线是人员逃生,自动爆玻器投用,无疑让乘客逃生更顺畅,但这是否意味着公交车的安全最后防线就更牢固、安全性能就大幅提升了呢?
答案恐怕是令人失望的“不尽然”。最明显一点,国外公交车、客车都有阻燃标准,座椅、内饰材料耐燃时间长达十几分钟至数十分钟,而中国公交车、客车座椅、内饰材料阻燃性差,小火很快变大火,不少老弱乘客注定难以迈向安全的最后防线。
而阻燃性差,不过是中国公交车、客车安全装备差、安全性低的一个小问题,更多问题还在于车身强度差、制动性差、安全出口少、座椅结构强度低等。正如安全专家说,中国公交车安全配置亟待提高。
比如车身强度差,车身骨架应有足够强度,一旦发生事故,骨架变形后应保证留给乘客一定生存空间,但中国客车一旦出事,往往车体严重变形、车身惨不忍睹,挤压、燃烧成乘客死伤主因。
又如制动性差,制动性能与车辆安全性直接相关,ABS制动防抱死系统、ASR防驱动轮滑转系统及EBS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已成国外客车必备装备,但在中国,有多少公交车、客车装备了ABS、ASR、EBS系统?
当客车碰撞试验、底盘技术、ABS、ASR、EBS、安全气囊已成国外客车的常态,当碰撞试验、底盘技术、ABS、ASR、EBS、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胎压监测系统、安全气囊已将中国自主轿车“武装到牙齿”,国外客车、中国轿车都在“安全”的道路上夺路狂奔,中国公交车、客车还在原点徘徊,这不仅是尴尬,更是隐患巨大。毕竟客车、公交车一旦出事,结局比轿车更惨烈。
当然,中国客车安全装备差,有厂家趋利、安全性能不愿投入的因素,但更在于客车技术起步晚,缺乏政策法规层面的强制标准,安全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差甚远。
轿车的普及让中国跑步进入汽车社会,但不安全的客车、公交车让汽车社会脸红。在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是新的目标。而要发展公共交通,安全性就应成为最重要的性能与核心价值,中国必须正视客车、公交车的安全性问题了。
自动爆玻器等安全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必不可少,也值得赞赏,但要整体提升中国客车安全性能,还须加快顶层设计,完善安全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