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主要道路、党政机关和群众聚集区等区域,建设报警与监控系统,能够增加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加强各级党政机关应对恐怖活动、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掌控能力,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平安社会。随着平安城市战略的推进、视频监控覆盖面也日益扩大,以下是对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现状的分析。
(一)建设模式和承载网络
全国各地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专网模式和运营商模式。
1. 专网模式
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由公安机关组织建设和运行管理,监控点布局主要集中在重点要害部位、重点单位、公共复杂场所、交通要道、治安卡口等。在技术路线、组织管理和运作上由公安机关主导。该模式的监控系统承载网为已建成的公安内网,可直接在公安内网上调阅专网模式视频监控图像。公安内网为全国性私有内部网络,包括一、二、三、四级网,分别覆盖省、市、县、所四级公安机关,并与非公安网络物理隔离。
2. 运营商模式
建设资金来自政府的财政性投入和社会各方面的投入,在政府领导下,综治部门牵头,由公共网络运营商根据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公安的技术要求,垫资承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包括设备、线路、监控中心、共享平台等),建成后将系统交付公安机关使用,系统租费由政府按年支付。运营商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公安机关负责系统的使用和管理。一般采用"运营商建设、公安租用、政府监督"的方式,比较突出社会化运作。监控点布局主要取决于运营商的网络覆盖面和社会各界对治安防控的需求。该模式的监控系统承载网主要是基于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的社会公共信息网络组建的VPN(虚拟专用网络)或租用运营商链路,专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物理上与其他网络隔离的视频物理专网。
目前,出于对公安内网的安全性考虑,基于运营商模式建设是视频监控图像不能直接联入公安内网。其中基于社会公共信息网络的VPN,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于互联网,网络安全性相对较低,为突破公安内网与外部网络物理隔离的障碍,须采取相关技术手段方可接入公安内网。视频传输专网由于物理独立于其他网络,网络安全性相对较高,在采取一定安全技术手段后,可较为方便地接入公安内网。
(二)视频监控信息构成
全国各地平安城市建设大多单独或混合采取上述两种模式,并建设了大量的视频监控点位,针对建设初期各监控系统相互独立,形成视频信息孤岛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为实现纵向跨级别、横向跨区域跨部门调取视频监控图像,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启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有效整合视频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实现视频信息资源共享。
视频信息总体构成图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基于公安内网的专网模式和基于社会公共信息网络的运营商模式所承载的视频监控点位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机联网、整合共享、灵活调阅,并形成视频监控规模效应又成为一项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