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极为迅速,不仅仅能够在高大上的围棋界横扫人类棋手,而且还可以在更多普通行业领域如人类一般工作。
先来看一篇报道:
“根据12306网站余票信息,截至2017年1月17日20:00:18,1月20日从广州出发至多个热门目的地的路线中,广州到北京、洛阳、南昌、贵阳的火车票全部卖完,想要去这些地方的朋友只有另谋他法了。
广州到大连、郑州、青岛、上海、南京、南宁的票比较紧张,都不足10 0张。其中余票最少的是广州到郑州、上海、南宁,均只有1张,有需要的旅客赶紧动手啊。在这些车次中,广州到南京的票以高铁为主,余票少且为商务座,票价昂贵。
广州到武汉、长沙、岳阳的票十分充足,其中,余票最多的是广州到武汉,还有1534张。不过,车次主要是K字头和普列,基本都是无座票,一站到底,路途会比较辛苦。”
如果不告诉你上面这篇春运报道是出自人工智能之手的话,你能看出来与人类记者编辑之间的差别么?
事实上, 这篇春运报道是《南方都市报》写稿机器人“小南”上岗后的处女作。 其背后的技术研发团队来自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据技术团队成员介绍,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规划文章结构,再到最终的遣词用句,和人类一样,机器人也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海量的数据和高效的算法,是写稿机器人的两大利器。“小南”的首篇春运报道作品,共300余字,数据自动抓取完成后,报道的生成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