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满洲里海关正式启用自行研发的“进出境列车舱单监控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启用列车监管“电子眼”的海关。
满洲里铁路口岸是中俄最大的陆路口岸,承担中俄贸易60%的货运量。从1908年满洲里正式设关至今,百余年的时间里,对于进出国境的载货列车,无论由多少节车厢,对于车厢号码及相关货物信息,海关关员都是一节一节核对过来的,既费时,又费力。
在满洲里海关一线工作二十几年的孙冶夫科长亲身经历了铁路口岸监管工作的变化,他告诉笔者:“以往查验一列火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核对车号不难,只是费点时间,难的是查验货物,查验关员需要攀爬到火车车厢里开展查验,夏天还好些,到了冬天衣服穿得多,攀爬就困难了,就怕检查装钢板的无盖车,车身离地面三米多高,钢板体积小且重量大,全平放在车底部,从外面爬上去后一般要跳下去查标记代号、规格、到站等。冬季钢板上一层雪,滑倒是经常事,摔得屁股生疼,滚的满身是雪。真是又累又危险!如今,一个舱单监控系统一分钟的工夫就给都解决啦!”
满洲里海关“进出境舱单监控系统”,是满洲里海关在总结多年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以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为手段,自行组织开发建设的一个科技项目。
在列车进入国境线时通过超高清晰摄像系统,从上下左右多方位摄录完整的车体图像,准确记录车厢四个不同位置的厢号。同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将进出境列车的实货监管信息与保存在通关管理系统内的信息流进行比对,形成监管过程的闭合回路,实现了将所有进出境列车信息完全置于海关监控之下。由于该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预,不仅保证监管的严密性,更为防范廉政风险设置了一道防火墙。
满洲里海关监管通关处负责人宋福振告诉笔者,启用该系统的另外一个收益是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以往依靠人工监管,数据核对时间长,查验关员需要反复翻阅、对比、登记报关信息,且准确度差。该系统启用后,原来需要查验关员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查验工作,在不足半秒钟的时间便已经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数据核对准确率达到100%。核对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示查验关员存在风险的车厢号,关员可以结合海关业务系统,通过风险分析评估,决定是否现场查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满洲里陆强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刘勇告诉笔者:海关查验时间短了,货物滞留时间少了,为企业快速通关、节约周转资金作出了贡献,海关的高科技真了不得!
“一百年风雪把关路 半秒钟指尖能通关。”对进出境列车实现电子监管,是满洲里铁路口岸运营百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在寒冷漫长的冬季,海关查验关员再也不用冒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在铁路到发线进行人工监管了,是海关不断完善铁路口岸物流监管的又一里程碑。
满洲里海关大力推广H2000通关系统、风险管理平台等,大大加快了边境口岸的通关速度,增强了口岸通过能力,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繁荣口岸经济、提升口岸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满洲里海关推广应用HB2004政务办公系统、工资考勤管理系统、电子邮件、门户网站、互联网宽带接入等,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关务公开水平和管理透明度。
满洲里海关在各口岸建立包括闭路监控系统、电子地秤、X光机、进出境车辆管理系统在内的物流信息监控体系,实现了对进出境物流、人流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和高效通关,确保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统一。
对进口原油罐进行监控
满洲里海关将口岸办公电话、关员移动电话并入关区通讯网络和VPMN网,深化办公通讯的信息化水平,降低了通讯费用,提高通讯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