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合肥人,越来越习惯生活在电子眼下。
政策层面上传递出的消息,更让我们感受到 “眼下生活”时代的铿锵脚步。
在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列举出的我省将重点实施的70项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中,就赫然出现了“全景监控摄影设备及系统在平安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这一项目。
这是不是意味着合肥的摄像监控将有“大动作”?是增加摄像头数量?还是引进更高科技的摄像头?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增量:6万多个“肯定不够”
三十八所公共安全产品部技术总监王佐成博士,是合肥市“全景监控摄影设备及系统在平安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的项目负责人。
记者与其交谈中发现,合肥未来一段时间的摄像头建设,“动作挺大”。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公安部门共安装前端监控摄像机21000多个,如果加上社会单位设置的监控探头,合肥监控摄像机总量可达6万多个。
合肥这么多的电子眼,未来是否够用?王佐成博士肯定地回答:“那是一定要增加的,这个量肯定不够。”
那么根据合肥的面积、人口等方面来测算,合肥共需要多少个电子眼?应该如何测算?王博士表示,这个比较复杂。
“如果是两条相交的路,只要在交汇的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就能保证不漏过四个方向经过的每辆车。如果是一条长街,监控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在200米,那么如果在拍摄视距边界,可能会拍得不清楚。如果100米就有一个摄像头的话,肯定能每个点都能清晰地展现。”
所以,王佐成表示,从监控效果来看,电子眼肯定是“越多越好”。
联网:摄像头告别“各为其主”
王佐成表示,目前合肥市的摄像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整合共享资源”。据了解,王佐成和他的伙伴们,即将启动的最首要工作就是实现摄像头的资源整合共享。
“据我们调查统计,合肥的摄像头分属于不同的部门,路口和街头的由公安交通、治安等部门架设,排污口可能是环保部门架设,小区里可能是开发商架设……”王佐成说,由于监控摄像头的“各为其主”,所以尽管电子眼拍下了内容,但想要查询、使用这些视频内容却很难,更别提相关内容的整合。
王佐成说,目前,合肥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存在一些弱点:首先就是联网程度不高。第二,系统的设计千差万别,标准不统一。摄像的信号内容也是模拟和数字共存,体系不清晰。如何实现信息共享?王佐成说攻克这一难点“技术上没问题”,“关键要打破管理上的壁垒,各单位自建的视频系统是否愿意拿出来共享是首先要面对的事情。”
王佐成透露,他们将在年内启动这项工程的建设。[nextpage]
前瞻:“直播”生活将全覆盖
据介绍,“平安合肥”建设的核心是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包括两个子系统,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可简称公安网)和社会报警技防网络(可简称社会网)。
其中,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由政府投资,公安部门建设,形成了覆盖市公安局、区分局、派出所的三级架构;社会报警技防网络是指由社会各单位、居民小区自行投资建设的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
“针对市场现状及需求,各级公安系统需要整合政府建设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和社会共建的报警监控系统,包括重要公共场所、娱乐场所、楼宇、小区、交通车辆以及各个行业视频监控。”
经过整合社会上的视频监控,实现原有用户单元进行日常监控管理的同时,公安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可以随时调阅所有已整合的视频监控资源,并可进行集中录像。
“这样遇到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事件,公安部门就能实时监控、快速响应了。”
“其实,‘平安合肥'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方面”。
“将来,这种‘直播生活'将影响到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保等多个方面,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全覆盖',为社会各方面的生活提供功用。”
市民观点
平安第一
被保护的感觉让我很安心
合肥市民徐先生家住一个老小区,由于不像一些新建小区有物业管理安全,徐先生所住的小区里偷盗事件常有发生。
“我们这里自行车被偷很常见,最气人的是连续几天都会丢,昨天我家才丢的车,第二天邻居就丢了,一看就是同一伙人干的。”徐先生说,如果小区里有摄像头,能够看清小偷长相和作案时间,这种连续丢车的状况就能有效避免。
合肥市民吴小姐也表示,当自己走在大楼里、地下道等人少的地方时,总会觉得心里有点怕,但是如果看到有摄像头,就好像自己不是一个人,感觉会好很多。
“我在有摄像头的地方就不会特别随心所欲。比如在电梯里,即便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不会系裤带、挖鼻子。我想,不法分子也是一样,面对电子眼,就等于被记录下了犯罪行径,这样会使他们犯罪的欲望有所抑制。”王先生说。
电子眼越来越多好不好?十个市民中有九个做出了肯定回答。由于电子眼拥有震慑不法分子、记录真相等功能,市民们表示,电子眼让自己感到安全。
有点别扭
部分市民担心隐私问题
电子眼都被安在什么地方?答案是:道路、小区、楼梯道、公园等公共场所。
不过,虽说是“公共场所”,也有一些市民觉得,越来越多的电子眼,可能会侵犯他们的隐私。
说到即将整合社会上的电子眼视频资源,合肥市一家物业公司经理阚先生表示,公安部门已经与自己所服务的小区联系,希望有必要时能够使用该小区的摄像头视频资料。
“尽管我们小区比较支持,但并不是每个小区都这样配合。”
阚先生告诉记者,摄像头是开发商安装的,所有权属于业主们。[nextpage]
他的有一些朋友在别的小区工作,其中就有一些比较大的、高档的小区,在公安部门进行协调时发生了一些矛盾,业主委员会提出来不愿意将视频资源对外共享,怕隐私外泄,被不法之人利用。
“摄像头就像一只眼睛,但是眼睛后面的‘主人'是谁?有多少人?他通过这些摄像内容能知道什么?”
市民张女士表示,如果小区摄像信息被“有心人”看到,那么“想知道一个家庭有几口人、几点出门、几点回家,都不是难事”。
“信息本身没有什么区别,关键看怎么使用。如果信息整合了,功能强大了,却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会不会有隐患?”有市民担忧。
作用不小
帮助重现犯罪现场
市民越来越感受到摄像头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近日,合肥市琥珀山庄小区多辆轿车被人恶意划花,有关部门经过调取监控录像,锁定了嫌疑人。肥西小庙公务员打人事件,也是在监控录像的“铁证”前,变得清晰简单。
对于公安部门来说,通过摄像头提供证据、锁定嫌疑人的例子数不胜数。谈及电子眼对侦破案件的帮助,合肥市一位派出所民警坦言:“作用不小。”他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辖区位于闹市,范围大、事情也多。有了电子眼的帮助,不仅能重现犯罪现场的状况,也有利于公安部门锁定犯罪嫌疑人,最终快速破案。
该民警透露,电子眼帮忙破获的案件中,打架类、盗窃类居多。依靠电子眼遍布全城的优势,公安部门能清晰地描绘出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路径,能更快地锁定其行踪。
加强监管
建立相关制度予以规范
摄像头会不会泄露隐私?王佐成博士表示,摄像头都是被安装在公共区域,“合理又合法”。
对于摄像头是否涉及隐私之争,记者采访了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和生。
范和生表示,信息社会下,越来越多的电子眼为社会的监管带来了好条件,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确实会对市民的隐私带来一定影响。
有资料显示,英国全境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多达420万个,每位伦敦市民平均每天大约被摄像头拍摄300次。
如果需要,通过摄像头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任何一个人每天外出活动的轨迹。“美国加强反恐防范设备后,国民在电子眼的拍摄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感到‘不舒服'而抗议。”
范和生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摄像头下的隐私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范和生认为,关键是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
“虽然公园是公共场所,但是在一些角落里,情侣的卿卿我我本身虽是不雅行为,但也是一种隐私。”
但是如果这些内容被电子眼摄录下来,电子眼信息的掌握者看到后,不是删去,而是将它公之于众,将会带来很糟的社会影响。”
范和生认为,在一些私人活动场所周围应该尽量不安装电子眼,如公园角落,小区的房前屋后、窗口,电子眼应只在必要的道口安装。
范和生说,如果要解决电子眼摄录信息安全,首先信息的掌握者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看到隐私信息应该及时删除,而不是“缺德地进行传播”。同时,应建立相关规定,并制定相应处罚措施,对这种现象进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