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2002年的一篇新闻报道:“家电、冷暖设备、玄关门,甚至是窗帘等需要手动控制的物品,今后将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收集进行控制和预约操作。如果实现了家庭网络,将可以连接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家庭网络技术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因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技术,可以实现各个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和处理。未来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企业间的标准之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预计还需要1至2年的时间,实现标准技术的形成”。
现在的智能家庭概念与14年前所定义的功能和范围并无多少区别,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格和标准。究其原因,是因为众多厂商和机构的意见无法得到统一,也非常耗时耗力。所谓标准,就是一个可以让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设备间实现信息交换的互换性(Interoper-ability)功能。家庭网络内,不同公司的产品无法做到相互兼容和使用。即便是一家公司的产品,因为型号和版本的不同,也会导致无法使用的局面,令消费者很是失望。物联网看似也逃脱不掉一样的宿命。
CES展上发表过主题演讲的未来学者Jeremy Rifkin指出,“物联网具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但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平台的互换性差,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也寥寥无几。”三星电子的YOON Boo-keun社长也表示,“没有合作,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就谈不上物联网的未来”,强调了产品之间的互换性。虽然有国际标准团体和企业在努力促成统一的标准方案,但涉及到诸多利害关系人以及谁将争夺主导权等问题,将使得标准化工作步履蹒跚。因为标准不再是针对产品规格的协商,而是可以作为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有效工具。自家公司的技术如果被采纳为标准,除了技术使用费的收取,还有利于实现市场。反之,如果没有被采纳为标准,技术再好也不得不面临被遗忘的窘境。
仅一枚手机摄像头就包括了MPEG4、地面波DMB、LTE等劫后重生的各种视频标准技术。据英特尔的统计,智能手机售价中的30%是用来支付技术专利费,意味着一部售价400美元的智能手机中,120美元是技术使用费。通过收取LTE、CDMA等通信标准专利使用费获取高额利润的高通在2014年一年就实现了79亿6000万美元收入,其中仅在韩国就吸走了20亿美元。技术标准往往与专利共生,是名副其实的无硝烟的战场。
物联网的标准目前有三大阵营进行角逐,分别是高通主导的Allseen Alliance、英特尔为主的OIC (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以及谷歌阵营的 Thread Group等。最早成立的Allseen Al-liance联盟,是2013年由高通、Lin-ux Foundation、思科(Cisco)、微软等发起,迄今已有180多家联盟企业。使用该联盟制定的AllJoyn标准技术,可以让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品牌终端间相互兼容,可以说是最接近商用化的标准。
紧随其后的势力是2014年由英特尔、三星电子、Broadcom等公司联合成立的OIC组织,作为Allseen Alliance的竞争对手,OIC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已经拥有了思科、惠普等90多家会员,迅速扩大其组织规模。OIC给所有人提供可以无偿使用的开源代码IoTivity以及标准,积极拓展物联网市场。
第三大势力是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的Nest主导的Thread组织。该组织包括了三星电子、ARM、飞思卡尔等160多家企业,并且在会员公司的产品上使用了组织保有的标准技术。该标准使用新的IP无线通信网络,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和能耗,并借此扩大其在智能家庭领域的份额。
另外,由亚洲、美国、欧洲等地区的标准团体联合设立的oneM2M团体是物联网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机构。该机构的目标是将智能家庭、智能汽车等不受应用领域的局限性,建立可以相互兼容的平台。目前有三星电子、LG电子、思科、IBM等220多家企业和各国的研究机构参与,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物联网标准团体。
整个物联网标准行业的状况有所复杂。像三星电子、思科等,同时参加三个以上的标准团体;苹果则之置于高阁,不参加任何团体,显然一副光杆司令的样子。最近OIC创始成员之一的Broadcom宣布退出该组织;而Allseen Alliance的盟主,高通则加入了Thread组织。相互间的战略以及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合纵连横的局面不断上演,实则意味着一个统一的标准还尚需时日。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多种标准技术会共生共存的局面,但都一致认为总将出现一个统一的标准。只不过各个阵营都坚持自己的标准被采纳才可以接受的原则,导致这个趋势进展迟缓。实现物联网的成功,一个统一的标准固然重要,但目前这种各自为政、多种标准共生的局面看似不方便,实则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局面。真正阻碍物联网商用化的最大障碍是物联网的安全(Security),它可以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可以威胁个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