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无剑 心中有剑
所谓“无剑”,也就意味着无论是云的提供者,抑或是云的使用者,所感受的是云计算有形之上的无形。它可能化为手机上的一个App;也可能化为互联网上的一个搜索指令;甚至于你可能什么命令都没下,一些感应装置会根据你的过往踪迹推送给你一个服务……这些“轻”应用的背后,有着巨大、复杂的IT系统在支撑,但是这些以云的方式架构、连接、扩展的系统,并不一定在本地,你看不见、摸不着。
很多人爱把云计算比喻成自来水,今天的我们在享用自来水的时候,没有人去感叹自来水厂的服务有多么周到。当有朝一日用户把享受云服务变得像享用水、电等公用设施一样习以为常,不刻意去感知它的存在的时候,我们才能说:云计算真正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看似容易的事情实现起来才是最难的,独孤求败在把手中的剑变为“无剑”的时候,同样经历了利剑、软剑、重剑、木剑的层层考验,而云计算若要实现“无剑”的境界,也需要一个脱胎换骨的蜕变。
打破束缚 破茧而出
无论云计算私有云、公有云抑或混合云的模式,数据中心都是云服务最强有力的支撑。只是有些数据中心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机房中,而有些数据中心则安放在云计算托管服务商那里。云计算之于数据中心,是传统数据中心变革的动力和源泉,而数据中心之于云计算,更像云计算破茧而出的那层“茧壳”,打破这层束缚,云计算“无剑”的境界才有实现的可能。
这个逻辑并不危言耸听,让我们了解一下数据中心伴随IT产业发展、变迁的演进历程吧。早期的数据中心,其发展目标是瞄准计算的,称其为计算中心一点都不为过,计算能力的高低是考量数据中心的指标;随后,数据中心的发展进入到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其目标是通过网络提高我们的效率;当IT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后,智能终端以各种形态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就意味着计算无所不在,如果说传统的数据中心是人要围着计算机转,那么新的数据中心模式则是计算机围着人转。
在计算无处不在的互联时代,我们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应该是弹性、稳定、安全和可扩展的,如果我们将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比喻为一个人的骨骼、器官和肌肉,那么置身其中的软件,则就好像血液和神经,它渗透、连接着人体各部分,并让每一个组织发挥最大化功效。
云计算变革软件定义下的数据中心
在数据中心这个“躯体”中,骨骼、器官和肌肉至关重要,而血液和神经的贯穿能使“躯体”更强健,这是软件之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的重要性,也是“软件定义”这一概念出现的原因。
软件定义一切是否有够疯狂?其目标所指,是要赋予软件更大的发挥空间。毫无疑问,软件定义下的数据中心将硬件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从而拥有自动化、灵活、高效的特点。而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需要应对、处理巨量的数据和及其复杂多变的应用,也要承载企业持续多变的IT变革和业务创新,其核心考量变成数据中心是否拥有良好的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而云计算,无疑是实现数据中心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目标的通途;更何况云计算还拥有简单、高效、低成本等等优势。
在变革软件定义下的数据中心方面,众多厂商正在推出一个个出色的云平台产品。我们可以把这些云平台分成两大阵营——传统IT阵营和开源阵营。
传统IT阵营:循规蹈矩的云服务
传统阵营的代表肯定要有微软,微软的操作系统在传统数据中心时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云时代,微软也推出了符合云时代数据中心特征的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和Azure。Windows Server 2012版本是微软云操作系统的开始,主要提供私有云服务,其中包含Hyper-V功能,这是微软一款虚拟化产品,也意味着其与VMware展开了更加直接的竞争。Azure操作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提供公有云服务。
以服务器虚拟化起家的VMware,被公认为虚拟化领域的最强者,VMware vSphere已经成为业界公认功能最强、最可靠和最完整的虚拟化平台。而为了由虚拟化向云计算进军,VMware在2012年推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的概念。SDDC的核心是将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安全在内的所有IT基础设施的硬件资源都抽象出来,在管理软件层面进行汇总,形成一个虚拟的调度平台。这样一来,以软件定义的计算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存储资源池中的资源将组合成相应的应用堆栈,根据业务需求,相应的应用堆栈可以做到联合调度、及时响应,其速度、效率是传统数据中心不可比拟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VMware先后推出了NSX(网络虚拟化)与VSAN(虚拟存储区域网络)平台,再加之传统的服务器虚拟化业务,能够真正实现数据中心的云化。
开源平台:先天拥有云基因
在IT产业发展变革中,有走传统路径的,就会有另辟蹊径者,开源技术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直存在并与传统商业软件进行博弈。而云时代若论符合开放、灵活、高效精神,开源技术可谓先天就有着云的基因。
以OpenStack为例,这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云计算服务商)在2010年末合作研发的一个开源项目,现在由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它的主旨就是构建一种开放的、可扩展的框架,用该框架来管理云环境中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在内的各种计算资源。在提供公有云服务方面,OpenStack是IaaS组件,让任何人都可以基于OpenStack自行建立和提供云端运算服务;在提供私有云服务方面,OpenStack也可以向机构或企业内各部门提供共享资源。
在笔者看来,OpenStack的特点和优势包括:首先,OpenStack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基于OpenStack自行开发云计算业务,当然前提是你的开发人员水平足够高;其次,OpenStack的兼容性使得用户可以将数据和应用由一家公有云服务供应商迁移到另一家而不被锁定,与此相反,市面上很多公有云服务商并不支持你的数据和应用迁移到别家;另外,灵活性是OpenStack最大优点之一,用Python编写的OpenStack代码带有一个完全文档的API,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基础设施,也可以为自己的集群增加规模。此外,OpenStack在极为宽松自由的Apache许可下发布,任何第三方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得这些第三方云计算公司的积极性非常高。
OpenStack构建一种开放的、可扩展的框架,用该框架来管理云环境中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在内的各种计算资源。
OpenStack像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它吸引了众多基于OpenStack进行二次开发并提供服务的云计算公司,他们正在提供打破传统思维、灵活高效的云业务;而在操作系统层、云平台层甚至是基础设施层,众多传统数据中心的主宰者、传统向云计算转型的IT巨头,也向OpenStack抛来橄榄枝。
对于微软来说,其Windows Server Hyper-V已经对OpenStack进行了集成和支持;而VMware通过收购Nicira(Nicira是OpenStack项目主要贡献者)以“黄金”会员身份加入了OpenStack,扩展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视野;加入OpenStack的还有甲骨文,它已经成为OpenStack基金会的企业赞助商,将该开源基础设施平台的部分组件应用到甲骨文产品当中;思科也正式加入了OpenStack项目,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IBM在去年宣布将OpenStack作为该公司未来云战略的基础,为了支持OpenStack,IBM的Big Blue企业服务器已经开始使用该技术;而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厂家红帽,正在以支持和运营Linux的方式集成OpenStack。
在OpenStack之外,还有一个开源的云平台——CloudStack,2011年思杰收购Cloud.com公司的CloudStack并将其100%开源,2012年又宣布将CloudStack交给Apache管理。目前来看,加入CloudStack阵营的公司没有OpenStack那么多,但是其影响力也不可忽视。
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厂商,甚至是很多潜在竞争对手加入OpenStack、CloudStack阵营?在笔者看来,这些厂商还是希望在一个云的时代,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能够与崛起的技术平台和标准相兼容,进而也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对于有些打出云策略牌子,但是在提供真正的云产品和技术上还差那么一点的公司、尤其是那些传统数据中心内的“红人”来说,OpenStack、CloudStack与自身传统产品的结合,才更能符合云时代的特征,何乐而不为?
出色的云平台离不开出色的硬件
无论是OpenStack还是CloudStack,我们都从中发现了英特尔的身影,而英特尔积极参与开源项目的原因,源自它提出的云的愿景。在英特尔的云愿景中,核心是互通、自动化和客户端自适合,并且交付开放、具互操作性且符合行业标准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源平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值得英特尔投身其中。
英特尔是OpenStack项目的核心企业发起者之一,为该项目贡献了大量专业知识和代码,比如英特尔远程验证API允许OpenStack为在任意服务器上启动的虚拟机(VM)创建根目录级信任。选择将OpenStack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企业,将能够从英特尔架构的硬件投资中获益;而英特尔的IT部门也是最早实施OpenStack的组织之一,用于构建英特尔内部的私有云。
而从OpenStack、CloudStack扩大到其生态链上的众多云计算公司,都力求从软件定义的角度赋予数据中心内的硬件产品以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英特尔在其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若要理清这些,看看英特尔提出的SDI(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概念吧。在英特尔看来,数据中心内的基础设施必须是可编程及高度可调配的,云平台再好、开源产品再灵活,也需要处理器平台层面的支持。在英特尔SDI理念中,通过上层的云计算资源管理软件应该能够了解更多基础设施情况,包括能耗、散热、性能、利用率、安全、物理信息等,从而能够通过处理器来自动完成硬件资源池的配置;另外,就是从架构层本身增添更多面向应用优化的功能,变成更为灵活的数据中心构建模块,更易融入数据中心的IT资源池,可按用户的应用需求随意分配和组合。
在英特尔最新发布的至强E5 v3处理器中,这些特性被极大发挥,这款产品被誉为满足SDI爆炸性需求的产品。从这款产品自身性能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力度来看,正可谓担当云时代数据中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