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设计对比
从国内外设计行业现状的对比来看,企业对于设计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初期,多数人对于设计的认识还相当粗鄙。如今的工业设计早已经跨越了单纯对外形的追求,更多通过设计思维把优良的体验延伸到整个产品体系中。(另:在日韩,industrial design 有着更形象的翻译——“产业设计”。)
国外的出名设计工作室接手项目时会从整个项目的纵深入手,遵循开发的规范流程。期间他们会出多次手板和样机,跟技术人员多次沟通探讨,深入到每一项技术工艺的可能性,做到生产、流程、美观、营销方式上的一体化考量。设计师提出方案,技术开发人员围绕设计方案进行,简而言之,Design Centered。有些概念技术不能达到,有些需要技术人员努力完成,有些需要联系其他技术供应商协作,关于技术可行性的判断就是对于设计师能力的考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苹果,但大家不用以为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做到这样,在这里推荐大家一本书《产品的诞生》,看看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完整的开发流程可能长达3-5年,经历了多个版本样机的验证、测试、改良,形成了流程、系统上的良性循环。
国内目前更普遍的情况则是,技术开发已经提供了完备的方案,最后雇来一个设计师来为他们的产品进行外观的设计,以期获得附加值上的大幅提升。更有趣的是,最终方案通常由资方决定,而不是由更专业的设计师或是市场的反应来决定,有没有一种外行决定内行的某国潜规则的奇妙意味?这样的做法其实对于产品的整个体系的开发是有害无益的,更多是纯粹的造型为内部技术结构做出的妥协,更不会有苹果那样的技术与设计的巧妙结合,更不用提产品营销、产品战略层面的提升了。
仔细推敲Nest Thermostat的设计以及机构,精巧的安装方式、圆环形的PCB板无一不在证明设计在Nest Lab里的重要地位。
不要高估设计的力量
设计改变不了世界的走向,只有技术可以,但设计可以改变世界的细节。狭义的“工业设计”诞生还不足100年,在那之前一直都是技术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一款产品的成功关乎太多细碎的方面,比如时机、战略、营销、渠道等等。国内工业设计界常提的那句“设计改变世界”其实存在着误导的作用,不要高估设计给产品带来的附加值,设计可以为细节带来更好的体验,但用户体验的细微差别并不像移动互联网行业所渲染的那般至关重要,关于创业生死的仍然是定位、执行、管理、营销和渠道。Nest在以上5点上值得称道之处绝不比设计来得少。
需求是循序渐进的,产品也是
智能家居演绎的是“生活哲学”,不是“技术”哲学。人的需求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螺旋缓慢上升的,人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确切需求,是在产品的不断试错验证过程中得出自己的需求。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康宁的概念视频,那样的生活场景我相信即使在很久以后的将来也不会发生。因为家居环境下简单的需求并不会被所谓的崭新科技所完全颠覆,人们不会过多地改变最习惯的生活方式,所有新的习惯的养成都应该建立在旧有习惯的基础之上。依我之见,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不应该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形形色色科技感十足的科技“器械”,而应该是即使放置在家居环境中依然毫不违和,为家平添几分温馨舒适的家居设计品。Nest的两款产品的改进也正是建立在旧有的产品使用习惯上的体验优化,对于北美家庭中的用户习惯做了深刻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即使将来推出了全新的产品,相信也不会背离家庭环境下用户的生活方式。
点成线,线成面
Nest给智能家居的另一点启示应该就是把每个单品都精致化,把体验做到极致,不用急着铺开平台。之前看了The Verge对于Tony Fadell的的采访,他也提到,Nest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考虑要形成一个智能家居平台,单纯的目标就是将控温器的体验优化到极致,然后才是其选择控温器的战略眼光。认真细致地研究每款产品的每个使用细节,才是硬件创业者们应该专注的事情。连一款征服用户的产品都没有,就想着用快速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占领市场,岂不是步了各位智能家居厂商先辈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