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用户想要追求高清图像效果,当然,除了白天的监控图像高清晰外,夜视图像如何高清一直是个难题。当红外监控出现后,解决了夜视监控图像清晰度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如何让夜视监控图像更清晰成了监控技术的一个死结。
也许你会诧异,之前笔者将监控技术说得天花乱坠,现在为什么又说技术存在弊端了呢?听起来很矛盾,其实如果细分析来看并不是笔者的逻辑矛盾而是监控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死循环,这个死循环到底是什么?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监控技术死循环就在于夜视监控效果,如果细分来说就是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噪点同时又可以提高图像亮度呢,我们进一步分析看看。
3D降噪能否解决夜视高清晰图像
无论是百万像素网络高清摄像机还是300万、500万像素的全高清监控探头,如何提高夜视图像质量呢?许多厂家加入和3D降噪技术。3D数字降噪功能让CMOS高清摄像机在低照度环境下获取比同尺寸CCD相同甚至更优质的图像,再加上CMOS有着较高的动态范围,使CMOS产品在高清摄像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模拟监控系统中,ISP降噪技术在原有的帧内降噪的基础上,增加了帧与帧之间降噪的功能;模拟高清ISP在图像在宽动态等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宽动态处理方面,模拟高清ISP也实现了帧间宽动态技术,使图像明暗部分的细节都更加清晰、更接近人眼看到的实际效果。
降噪/拖尾/宽动态的死循环
也有一部分厂商对于降噪技术并不是特别看重,正如行业内人士所说,夜视图像降噪本来就是个死循环。如果降低图像的噪点,抓拍移动物体必然会出现图像拖尾现象;为了减少或消除图像拖尾现象,需要足够快的帧速,以满足对快速运动对象的监控需要,需要图像传感器具备较大的动态范围。
而对于动态范围而言,它是摄像机在同一场景中对最亮区域及较暗区域存在的一种局限。也就是说,如果要达到好的夜视成像效果,就必须降低噪点,那么这种局限就必须越大;依次循环下去,只能是图像越来越暗,而永远也走不出去这个怪圈。
面对同一分辨率的图像来说,不同厂家对于图像降噪处理的方式并不相同。特别是作为高端高清监控摄像机而言,用户最看重的是什么也在因人而异;图像噪点对于用户来说,到底是利是弊也并不是绝对的事情。如何走出监控死循环,这个问题我们仍需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