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之于安防监控系统来说,等同于它的一双“眼睛”,通过它,后面负责监控的人才能够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而红外摄像机,因为可以在黑暗环境下获得清晰图像,成为人们在夜间监控的首选设备。但对于这类产品来说,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普通用户很难做到全面了解,一些商家抓住消费者的这一弱点,常常会用虚标F值、夸大某一技术的性能表现等手段来促使消费者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以牟取高额利润,今天笔者就用户最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来解析一下,希望可以帮助用户在日后选购摄像机时能够擦亮双眼,避免上当受骗。
问:无红暴的摄像机就是好产品吗?
有些厂家把能不能作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无红暴就是高技术。其实,有无红暴只是一个选择问题,并不是技术问题,波长超过700nm的光线叫做红外线,900nm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波长越短,红暴越强,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波长在850nm左右,一种是无红暴的,波长在940nm左右。同一款摄像机,在850nm波长的感应度,比在940nm波长的感应度好很多。所以850nm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应当做为红外夜视监控的首选项。
问: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红外灯的寿命是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目前红外灯的制造原理。
目前红外灯主要由三种模式制造:1、卤素灯;2、多芯片LED;3、单芯片LED。
卤素灯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技术,能耗高,发热量惊人,使用寿命很短,因其使用效率低下,应该很快就会退出市场。
多芯片LED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食人鱼”,包含4到8颗芯片,另外一种是阵列式发光片,含有10到30颗芯片。
谈到为什么做多芯片这个问题,厂商们的理论是:红外灯照射距离不够远是因为能量不够,将更多的芯片集合在一起,能量变大,照射距离便可以更远。而实际上,这个理论便是在误导用户。不可否认,摄像机要想照射更远的距离需要更大的能量,但这并不是取决于红外灯发出了多少红外光,而是取决于被摄像机选用了多少红外光。
多芯片LED没有发光焦点,发光光学系统不合理,有用光效率也比较低……这些特点都成为它的致命伤。拿阵列式LED来说,只有一分钱硬币大小的面积,而电流则高达1000mA以上,散热就成为一个问题。而且多芯片LED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每颗芯片都不能有一点性能上的差异,否则,一颗芯片坏掉,整机全部玩完。总体而言,相对于单芯片LED而言,多芯片LED的寿命是远远不够的。
相比较而言,单芯片LED由于生产工艺简单,品质容易保证,发热量低,发光光学系统合理,是做红外灯较为理想的器件,理论上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
因此对于用户来说,要想保证红外灯的寿命,首先要选用高等级LED芯片,高等级芯片功率大,一致性好,发光效率高,同时散热性能出色,一颗高等级LED比普通的LED要好上很多,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其次,光学系统设计要合理,发光均匀,利用率高,散热快。第三,严格控制电压,LED对电压非常敏感,电压稍高,LED管芯就会烧掉;略低,发光量又会大大降低。最好匹配高质量的开关电源。第四,输入电源线最好选用抗高、低温,超柔软抗弯曲的,以适应不同的环境。[nextpage]
问:红外灯是不是角度越大越好?
很多制造商或者工程商都极力向大家推销这一观点,让大家认为红外灯发射角度越大,选用镜头余地也越大,选择广角镜头不会出现“手电筒”现象,而这种说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首先,大角度的红外灯如果配合小角度的镜头,存在光的浪费现象。比如,一盏红外灯,发光角度是80度(相当于f3.5mm镜头的角度),如果配合f35mm的镜头,那么,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光是在镜头视场以外,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一的光是有用的,其他都浪费了。一般情况下,红外灯的角度与镜头的角度一致,效果是最佳的。
其次,并不是红外灯角度越大,画面效果越好,有的场合,红外灯角度过大,还会影响成像。比如走廊,因其狭长的特点,如果红外灯角度大,近处边缘成像太亮,形成“光幕”现象,远处中心反而看不见,只有一片发白现象。所以,走廊的红外灯应该是镜头角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总体而言,红外灯角度的问题既是选择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不同焦距的镜头选择相适应角度的红外灯,红外灯的角度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也不应该大于镜头的角度,狭长环境应该选用比镜头角度更小乃至三分之一的红外灯。窄角的红外灯通过搭配,可以得到理想的广角效果,效果更佳,成本更低。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关于虚标的问题,无意冒犯,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国情”,市场上虚标F值的镜头大量充斥市场,尤其是变焦镜头,只标短焦,不标长焦,误导工程商,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辨清谁家卖的是真货,谁家以次充好,因此还是建议用户到专业的大型厂家购买镜头,可能价格上会略高一些,但至少可以买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