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的定义,最早来源于数字电视领域。监控行业借鉴了广电行业的相关标准,2010年9月,上海市颁布了国内第一个针对安防监控用数字摄像机的地方性技术规范。随着智能化、高清化、平台化三驾马车的发力,联网监控从最初模拟时代的光端机加模拟矩阵开始逐步演变到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服务器加数字网络矩阵的方式,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概念和新名词还会层出不穷。
分辨率不断提高
就分辨率而言,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除了目前接触较多的百万像素、130万像素、200万像素外,300万像素、500万像素、800万像素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出现,甚至千万及千万以上像素的产品也开始在监控行业中露出端倪。可以说,人们在追求看得更清楚的路上将永不止步。
然而,有的厂商对于高清网络摄像机还有着其它的命名方式,比如百万像素高清网络摄像机,200万像素高清网络摄像机等等,这可以理解为“非标准”命名,它和“标准”有一定关联,但不能简单对应。比如,720p的像素为92.16万,1080p的像素为207.36万,可以分别叫做百万像素和200万像素,但常见的130万像素其实际分辨率为1280×1024,虽然也具有较高清晰度,但并不符合广电行业标准。
COMS逐渐取代CCD
通常认为CCD传感器在灵敏度、分辨率、噪声控制等方面都优于CMOS传感器,而CMOS传感器则具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
针对CMOS传感器性能的不足之处,业界正在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加以改善,其中最主要的技术突破点在于低照度条件下的成像性能提升和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信号。
随着技术的发展,CMOS传感器的性能正在得到快速提升。此外,尽管相同尺寸的CCD传感器分辨率优于CMOS传感器,但如果不考虑尺寸限制,CMOS传感器在成品率上的优势可以有效克服大尺寸感光原件制造的困难,这样CMOS传感器在更高分辨率下将更有优势。另外,CMOS传感器响应速度比CCD快,因此更适合高清监控的大数据量特点。
从市场方面来看,CCD的传统生产厂商SONY已经开始把重心移向了CMOS传感器,不但研发出了ClearVidCMOS技术,推出了Exmor系列的高清CMOS产品,在其生产的高清网络摄像机中更是几乎清一色地采用了CMOS传感器,这也许可以看作是CMOS传感器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应用规模越来越大,智能高清平台越来越复杂
随着高清监控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得平台者得市场”,纷纷不遗余力的推出各自的综合监控平台,以满足大路数、多区域、高清化、智能化平台建设的需要。[nextpage]
过去,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安全防范,但现在有更多的客户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看重管理方面的需求。比如高清平安城市项目,用户不仅仅希望系统为公安提供破案的依据,还希望用于政府的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环保部门的排污检测等多种业务应用。
以前的视频监控系统通常仅有几十个或几百个摄像点,而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覆盖一个城市、甚至覆盖全国的需求经常会被提及。典型的如平安城市,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关键视频监控信息的联网覆盖,甚至是多个城市的视频信息共享以及向上级视频系统的汇报。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建设会在每个铁道场站设几个或几十个摄像点,一条铁路线几十个场站连接起来,几百条铁道线又都汇集到铁道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呈现出强大的联网需求,而一旦实现联网,视频采集点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越来越广,对平台的技术要求和扩展能力也越来越高。
产业链合作越来越紧密传统的安防设备厂商往往会同时生产摄像机、矩阵、监控显示器等所有产品组件,而随着视频监控的网络化应用的发展,产业链的分工将越来越细。有些厂商专门做摄像头,有些厂商专门做DVR,有些厂商则可能专门做平台,有些厂商做监视器。之后再通过集成商进行集成,提供给最终客户。这种紧密的产业合作模式,需要平台提供越来越标准化的接口。技术进步改进视频监控平台架构,而以前的视频监控平台只要负责管好设备及用户信息就可以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摄像机输出的不仅有视频信息,还带有很多视频智能分析的结果,这些智能视频的功能可能都需要平台去分析、处理,这将要求平台设备对智能业务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支撑起来,以满足越来越强大的视频智能功能的发展。智能只是其中一种技术,还有网络传输技术如3G或4G技术的进展,都可能需要平台支持这些新技术的进步,以提供更灵活、更强大的功能。
结语
近两年,视频监控行业内对很多智能分析方案进行推广,但效果并不好,往往只是厂商推销产品的噱头。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智能分析算法本身技术不够完善,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突破;另一方面则在于传统“标清”摄像机的分辨率有限,无法为智能分析算法提供足够清晰的图像。随着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广泛应用,在不断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的同时,这一局面将得到改观,趋向于一种自我的完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