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东北三省老工业区重振加大扶持,刺激了东北安防市场的深度开发。伴随东北三省平安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东北二、三线城市对安防产品及技术的需求逐步呈现。因此,东北三省安防市场兴起虽晚,目前却已成为国内品牌争夺激烈的一块肥肉。从东北三省目前产品应用情况来看,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小区、工矿企业等领域,安防产品大多为中低端品牌。高端品牌主要集中在市政、银行和学校等领域。
为进一步了解东北安防市场产品应用情况,记者调查采访了当地多家有代表性的工程商,他们表示:东北安防市场需求连年增加,产品结构却趋向中低端;厂商抛开工程商直接联系终端,工程商生计难以维持,市场秩序混乱。
中低端产品充斥东北市场
据调查,东北安防市场的扩大造成东北中小工程商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南方的安防商家们也将东北市场视做必入之地。由于东北安防市场的发展较晚,市场还未形成完善的竞争机制,伴随大量产品涌入的同时,价格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中低端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在东北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高端产品却因价格居高不下,在东北市场只能固守政府项目、金融领域。
调查采访中,工程商向记者特提出东北市场不容忽视的产品质量问题。厂商在售前对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夸下海口,成片的保证和承诺,发来的样机也还不错,而下了订单后发来的产品却与样机不一样,问题频出。此时,厂商对售后服务开始推托,或干脆来个杳无音信。而事实上,工程商们都很清楚,如此厂商不值得信赖,求低价产品不可取,但他们又很无奈:市场行情就是这样,中低端产品受到追捧,为谋生存,也只能靠自己的辨别能力去挑选厂商的产品。
行业的低门槛,成就了大批生产小作坊,导致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国外品牌及国内一线品牌价格的居高不下,为品质参差不齐的产品提供了机会,它们蜂拥着进入这个市场,抢占领地,让这个行业的口碑大大折扣。更有工程商直言不讳,中低端产品品质不相伯仲,谁家的价格更低我就用谁家的东西。而价格的低廉,让低端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商家追求低价,只能从原材料的选择上做文章,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利润的低薄,让一些厂商无法兑现原有的售后服务承诺,厂商的做法造成工程商们极大的困扰。安防行业内商家采取的售后服务年限有1-3年不等,而产品被使用的周期并不是1-3年就足够了,工程商们还得靠着这一份微薄的利润为产品质量善后,远超过商家的承诺周期。当高额利润不再时,工程商只得部分选择了放弃延长维护年限,而是跟着厂家的保障期走。对那些过了质量保障期却仍在使用的产品,究竟该由谁负责维护?
东北工程商夹缝求生
在安防行业的产业链中,厂商与用户之间是靠工程商维系。厂商负责生产,工程商负责安装。厂商不出面直接接触终端用户,选择权落在工程商和终端用户上。充当中介作用的工程商在项目品牌决策上起着直接的影响。
此前,三者之间配合很好,各得所需。近来,由于价格战的影响,厂商一方面为维持利润想出各种招数,另一方面为扩大品牌知名度,主动出击市场。其中,工程商反应最为强烈的是:厂商在市场中打探项目消息,频频跳过工程商,直接联系终端用户推荐产品。厂商的作法严重挑战了工程商的承受能力,扯动了工程商与终端用户的利益绳索。
在厂商与终端用户达成协议一致后,再联系工程商介入安装。工程商在关系链中十分被动,只能接受终端用户的指定品牌要求与厂商不二议的产品出厂价。工程商如同夹缝中求生存,利润两边受挫:一边是终端用户不断下压的项目价格与不扉长期维护成本;一边是厂商没得商量的产品报价与可供选择品牌的单一。厂商跳出原有角色,这使得因有的市场秩序被打乱。
为挽回主动权寻求生存机会,东北的工程商们迫于无奈,开始介入产品市场,当起品牌拥有者。深圳集中了大批的安防产品代理加工工厂,以往,东北的工程商南下深圳参观企业,是为项目挑选符合条件的品牌,而现在是为自己挑选合适的生产伙伴。工程商向产品供应商靠拢,为自己蒙上一层自主品牌的面纱。深圳的加工工厂充当着工程商们的后方车间,这也就是业内常说的贴牌。
业内专家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厂商和工程商的作法,无法评论谁对谁错,究竟应该由谁能挑起规范东北安防市场这根大梁,目前无从而知。抛除价格因素,行业更看重产品的品质与企业的商业诚信,市场呼唤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