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防行业在中国发展以来,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局面就一直存在,但是随着产业链的整合和用户对软件价值的认同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些独立的第三方软件管理平台开发商也摆脱了被硬件捎带着销售的附属品形象。逐渐转变为依靠软件供应和服务来获取利润。同时,作为软件厂商,也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维护,例如针对客户需求的定制化功能开发、针对硬件厂商需求的多种方式配合以及针对项目实际需求的灵活对应等,因此安防软件市场的春天绝对值得期待。
国内安防软件企业分类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安防软件企业主要有几大类:
1、视频监控设备厂商
这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是视频监控设备,同时为了促进硬件销售开发了一些辅助性安防管理软件。但随着市场的变化,这类企业也正在逐渐加强软件的研发,如国内安防监控领域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等,在多年前就开始推出了综合型的安防管理软件,开始由硬件产品供应商变身为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这类企业主要是为了通过整体解决方案来提高自己产品在整个安防系统中的占有率。
2、系统集成商
这类企业主要是为了垄断某些项目的设备供应而开发的软件。在实际项目中,占住安防软件这个制高点,可以大大提高集成商在项目的其他设备采购过程中具备话语权,比如集成商会以兼容性、稳定性、品牌统一性为由,推荐自己公司产品或是与自己合作的第三方厂家的产品。
3、安防平台软件开发商
这类企业完全以开发和销售安防软件为主,其优势是灵活性好,由于安防软件是其主营业务,所以能够及时快速的响应客户的各类定制需求;而其劣势是对各个行业的业务需求理解不深,对行业的适应性不强。另外,其软件需要对接安防系统中的各类设备,而这些设备都是第三方品牌,兼容性、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而安防软件部署好之后,客户后期一旦采购新品牌的设备,则需要进行重新对接开发,维护工作量也较大。
2010年,随着平安城市大规模建设的兴起,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平台开发商才独立起来,有了独立的身份和完整的角色。开始安防软件商度比较看好重硬轻软的举措,但随着像海康、大华等的较大型软件商出现,市场被挤压,中小型软件商生存受压迫,反而30以下小规模软件商植根基础夹缝生存下来。中等规模软件亟待转型。
安防软件市场究竟需要什么
要转型,最主要的还是要明白市场需要什么。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安防软件易用性及可扩展性等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对软件厂商的行业经验和需求模型要求也日趋严格。
就安防集成软件而言,其核心实际上就是一套大规模的安防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基于大数据,面向信息整合,具备良好的稳定性。集成平台应该能彻底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操作界面集成,可将系统内的报警、门禁、视频监控、巡更、消防、环境监控、对讲等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与处理,对联网的设备、用户、网络、安全、业务等进行综合管理,并提供与第三方业务系统等其他应用平台的接口,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集成,高效方便的为用户提供智能、稳定的安防管理。
一是平安城市综合管理软件。平安城市是一个特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生产监控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报警、门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远程可视图像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由于这类项目个性化的定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软件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二是行业用户类。目前不同行业逐渐形成了安防的典型应用,安防系统也朝着业务部门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管理机构的多层次以及运行环境的复杂化和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方向转变。因此软件的行业化应用需求不断增多,而传统安防软件的功能设计往往只能满足各行业对安防的基本需求,然而不同的行业背景对安防的需求重点实际是千差万别,所以深入行业应用,开发适合各个行业需求的软件产品,使安防系统与现有行业业务模式完美结合,是各软件厂商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是运营服务类。“智慧城市”的开展对电信级运营商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机会,运营商们凭借天然的网络资源以及渠道优势,纷纷参与到安防系统建设中来,推出全球眼、千里眼、宽视界等产品。同时电信级运营商积极开展各自相关的网络视频业务标准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安防软件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诞生,并且基于这个平台,运营商开发出了一些相应的增值产品,使3G视频监控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国内压力大不妨转战国外
相比国内安防软件商较晚的起步,国外的软件商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急速上涨的人力成本和私人定制的苛刻要求让老外觉得寸步难行,因此目前已经几乎没有外商的市场。而这些外商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能得到生存空间,唯独在中国市场感觉难以存活。所以目前国产安防软件业是大行其道,无论是平安城市、智能楼宇、还是细分行业如机场火车站等,甚至包括企业园区和政府项目,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方法,千差万别的局面也因此形成,从用户的反映来看,好评与否取决于入行时间的长短,老牌软件商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满意度,但有些领域。如森林防火、智能分析、人脸识别的满意度仍然较低,主要存在技术瓶颈,另外使用模式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