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细分领域,它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提高了社区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为业主创造更美好生活,进而支撑社区的价值提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按不同功能模块划分,智慧社区提供的服务一般分为四类:一是基础网络服务,包括有线、无线通信网,宽带网络接入、强电接入等;二是物业管理与安全服务,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电子巡更、门禁、停车场管理等;三是智能家居服务,包括家庭安防、居家养老、远程家电控制、通信娱乐等;四是便民生活服务,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收费交易、医疗健康、邻里社交等。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近年来智慧社区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
2014年11月23日,山西省首个智慧社区在大同市御河九号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社区业主量身定制生活服务领域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每个小区可以根据当地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设计,已经实现商超、餐饮、家政、维修、配送等生活类服务。2014年12月,杭州首个城镇智慧社区落户丁桥镇长虹社区。长虹社区的智慧试点内容包括楼道云屏幕、社区监控中心、全市首个小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无线热点全覆盖等项目。小区还启动了“智慧安防”系统,在小区内建立了包括视频监控、智能门禁、周界报警、电瓶车智能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体系。
今年1月上旬,首个微信智慧社区落地广州大型社区南国奥园,通过微信平台为业主提供整合化社区生活服务。今年1月24日,云南首个智慧社区落户昆明,作为首批智慧社区试点的翡翠湾小区居民,只要扫一扫微信二维码,交纳物业费和水电煤气费、物管报修、投诉建议等就能通过手机一键搞定。
二、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
在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困境。烽火通信的战略与市场部总工程师李铿谈到:“智慧社区的概念尽管面世已有很多年,但普及度及认可度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形成好的商业模式,二是传统物业和新的通信技术结合得慢。以,物业、安防、家电等‘分江而治’,各个行业习惯单打独斗,缺乏面向整个智慧社区的全局考虑,无论对技术还是服务都没有通盘谋划。”
除了李总工程师谈到的这两点原因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智慧社区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比如在家中无人时需开启防盗报警系统,住户回家后必须关闭防盗报警系统,否则就会发出误报信号。又比如目前大热的智能家居产品,多数为“鸡肋”。
第二,智慧社区建设缺乏标准与规划。住宅小区建设过程中往往只能参照各相关系统的有关标准执行,导致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选型的随意性较大。而且,系统建成后缺乏相应的验收、测试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三、如何实现真正的智慧社区
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把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家庭综合应用平台,丰富家庭信息服务列为重点任务。同年5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明确了我国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智能建筑与智慧社区服务的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智慧社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已经有了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那么,具体又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智慧社区呢?
智慧社区最终的目的是为社区和业主服务。因此,实现真正的智慧社区,最重要的便是以人为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煜认为,智慧社区不应仅仅停留在概念宣传阶段,而应走进百姓生活,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它的好处。政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要有开放的心态,通过规则开放、数据信息资源开放,让更多组织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服务,最终提升用户体验,为实现真正的智慧社区不断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