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区域信息化政府建设为主,仍存在百亿建设空间。全球市场规模在2015年或将达到223亿美元。美国HITECH法案提出将在2015年前投入190亿美元来促进卫生信息交换及有效使用电子健康档案,使得其区域及国家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2015年美国市场规模有望过93亿美元;在国内,2009-2014年间不断升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规划,预计2016年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元。目前已经建成的省级平台数量超过30%,预计随着行业标准的出台和政府大力投入的支持,仅市场建设空间就将达到百亿量级。
健康管理处于发展初期,重心在变现模式、流量入口及协同效应。健康管理市场潜在空间在千亿量级,且随着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未来医保有望成为健康管理最大的支付方和推动力;院内产生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是最权威的医疗健康数据,但随着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兴起和智能家用医疗器械的普及,院外健康监测设备也将逐渐成为数据流量入口;健康管理最终是要落脚到医疗服务,从而与医院信息化、区域信息化平台等相互协同。
深度——用户线下体检的便捷程度
医院信息化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以挂号为例,用户通过移动医疗平台,根据医生的出诊时间表,预约医生门诊。平台需要调用医院的医生门诊时间数据库才能提供用户门诊信息。而这就需要医院的医生的出诊管理信息化系统。用户到医院排队领号,然后到医生门诊等待叫号。诊断完毕,就打针领药,重则住院开刀,院内院外康复,医疗服务体验完成。
现在的移动医疗应用提供用户的挂号功能,仅提供用户某医生的问诊资格。用户在线挂号成功之后,还要去医院的柜台排队领取号码,然后去医生门诊排队等待叫号,在等到昏昏欲睡或者心烦气躁的时候才进去就诊。这只是解决用户挂号难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用户线下问诊时间长的问题。理想的在线预约应该是,用户跟选定的医生,约好具体的时间,如当天下午三点问诊,用户在约定的时间内,到达诊所,验证线上挂号资格,就可以就诊,无需排队。对于这方面的论述,个人觉得,今后的私人医生或者家庭医生等将逐渐形成规模。
广度——地理区域的覆盖范围
中国医疗资源分布和医院信息化地理分布跟国内经济发展的地理布局是一致的,大部分的优质资源掌握在一二线城市,信息化程度高,pc在线医疗已经相当成熟。而三四五线城市,甚至偏僻的乡村地区,别说是医疗资源信息化,就连基础医疗设施尚未完善。该地区的用户经济能力局促,尤其农村地区存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情况,通常小病选择去诊费便宜的私人诊所或者社区卫生站。而这些诊所卫生站多用手写纸质病历药单,谈何信息化?所谓的颠覆中国医疗的移动医疗,应该是足以改变这些地区的医疗困境,让这些地区的用户能够便利地享受医疗服务。
总之,医疗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是互相促进或许协作的关系,深度和广度的扩张带动的是“全民移动医疗”,医院医疗医生资源的不断信息化公开化,提高就诊效率以及医院办事效率的同时,也是服务于民、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必然所趋。
(资料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