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心今天发布的2013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2013)》称,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引进向具体落实转变,并进入高速发展期,将带来信息领域大规模投资,开辟信息消费巨大空间。
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据上述发展研究中心介绍,《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目前,全国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湖北等省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浙江、江苏等地也印发了加快本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取得了积极进展。此前有消息称,多部委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
蓝皮书说,测绘地理信息是集成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信息的载体,科学构建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需先行。
地理空间智能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在于其“智慧”,智慧的实现,主要有赖于以下五点:建立广泛覆盖的信息网络;具备深度互联的信息体系;构建协同的信息共享环境;实现信息的智能处理;促进信息的开放应用。
截至2013年底,地级市累计立项321个,完成建设190个,开发应用系统逾2500个,县级市已立项建设260个,应用涉及国土、规划、公安、房产、环保、消防、卫生等领域,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蓝皮书介绍,在实景三维影像地图中,市民可以在影像地图表达“虚拟城市”中任意标注,准确地报出案发地点,并通过手机上传图片来描述案件情况,从而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精准报案,同时,市民也可通过“网上城管—公众服务平台”平台来监督城管执法效率、水平。
近年来兴起的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其在构建三维场景方面的巨大优势,迅速崭露头角,在虚拟现实、旅游、消防、安保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快速构建三维现实场景的有效技术手段,倾斜摄影测量数据有望成为未来智慧中国信息服务体系重要的数据基础。
自2011年起,我国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研究、探索与试验,积极致力于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全面升级。
蓝皮书说,为加快实施“构建智慧中国”的战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决定从2013年起,每年选择1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以此作为突破口,为实现网格化、可视化、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运营提供重要支撑。
2013年初,《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南》发布,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与试点开展,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升级转型以及全面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积累经验。
蓝皮书介绍,目前,太原、广州、徐州、临沂、郑州、重庆、武汉、无锡、淄博、宁波等10个列入试点的城市已初步完成项目设计,正在进行设计论证和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潜力与挑战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随着智慧城市进程的加快,智慧交通日益得到重视,近年来,政府、科研单位、企业都加大了对智慧交通技术研发的投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各地也都加大了对智慧交通建设的投入。去年9月24日,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由中国交通运输部指导组建,包括英特尔、中国电信、百度等45家大型企业,覆盖通信、汽车、交通管理等多领域,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智能交通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蓝皮书介绍,国家“十二五”规划已将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十大重点部署领域之一。车联网有关项目也已经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一期拨款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
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亿辆,民用轿车保有量598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5308万辆。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发展车联网将具有坚实的基础以及极大的潜力。
车联网的产业链涉及到汽车厂商、电信运营商、TSP、IT及互联网企业、硬件提供商、行业服务企业等多个方面,因此,车联网也成为各方角逐的领域。
蓝皮书同时指出,虽然我国车联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相对美国、欧盟和日本来说,还处于尚不成熟的阶段,面临着产业链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商业模式尚未明确、信息安全等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