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安防门禁行业留给大家的印象:停滞不前多于一切,由此,重视门禁的重要性,却又不看好门禁的突破性发展。但经我刊2013年对活跃在国内的门禁厂家及产品的观察发现,门禁行业已不甘寂寞,纷纷涌动,以高姿态来应对行业的格局变化。
门禁与防盗报警作为安防行业两大技防类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两者的技术均已较为成熟,到了瓶颈阶段,如何突破,成了这两大类产品发展的焦点。我刊持续对这两大重要的成熟产业进行追踪,经近几年的观察、比较及总结发现,门禁已蠢蠢欲动,势要率先实现变革,下面笔者就本刊2013年对门禁行业的发展状况试做分析。
IP网络+RS-485传输
在过去的两年,门禁行业取得的最大突破莫过于传输方式的改变。过去门禁系统的传输方式主要采用RS-485类总线、韦根传统协议等。经过近年的技术升级,目前的门禁系统中,出现了多种传输方式,一般为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前端的读卡器与控制主机之间采用韦根或RS-485协议连接;下级控制器可通过RS-485或网络方式连接主控制器,再通过TCP/IP网络连接控制中心;当然,除了有线连接外,有线与无线搭配、或是纯无线联网的系统也已出现,形成了多种通讯技术相融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场景、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远程传输或大门禁系统架构中,基本是RS-485+TCP/IP的双网络传输组合架构。如上所述,RS-485一般用于前端或短距离的小范围接入,如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的对接、RS-485有效传输范围内的局域联网。该方式一来弥补了韦根协议的安全性问题;再者,如今厂家为增强大联网门禁系统的稳定应用,一般都进行了冗余设计,采用双工RS-485组网。RS-485的传输距离是有限的,要实现跨地域联网,还需将门禁信息网络化后经TCP/IP传输实现远程管理和控制。RS-485+TCP/IP的双网架构日益普及,符合跨地域企业的统一管理需求。
而无论采取何种通讯方式,信号的TCP/IP网络化已经成了各类门禁系统产品的最终归宿;这是今年安防厂家主推的门禁产品的一个共同点。虽然通讯方式的网络化已经司空见惯,但这一变化却为门禁的更多应用的创新提供了基础,这是2013年门禁产品发生变化的基本保证。
“云”与门禁鹊桥会
网络化的推动及云概念的引入,对监控应用产生了很大影响。“云监控”、“云安防”的概念早已从提出、进展到落地,但在门禁的应用上,却姗姗来迟,究其原因,网络进程慢于视频监控是一个原因;很多情况下,门禁多在小范围中应用,这也让云难有起色。所以,当网络化成门禁标配传输手段之后,门禁的云才有了实现的基础。
经多行业众多门禁厂家的观察,云的概念最先在传统的老牌门禁厂家中得到落实,而提出了云概念的门禁厂家又以外资品牌为主导。经走访发现,云概念的提出与企业定位、应对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先谈定位,国内企业根据中国的国情,偏向于大系统的方案集成,而且是小范围或针对某些单一项目的大系统应用;而外资企业则定位于高端应用,主打高、精、尖产品应用。两者的客户定位虽有穿插,但也有不同,前者以中小单位或单一大型项目客户为主;而后者更倾向于为跨区域公司、跨国企业服务。服务对象的不同,安防服务商的开发进度也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外资门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群对如何跨地域实现门禁的统一管理的需求更盛,促进了外资在云门禁的开发方面先行了一步。RISCO、英格索兰今年已经推出了基于云服务的门禁产品,通过云端提供统一的管理服务,在众多跨区域企业的管理、运维成本控制、建设投入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效。云门禁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的买卖关系向租赁模式的转变,用户完成了将过去应用中常出现的烦恼丢给了托管服务商,而托管服务商也将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完善技术和产品,并会为降低运维成本而不断改良技术和产品,让用户的使用体验、托管服务商的运维实现双赢。
与时俱进,植入移动终端
苹果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在安防这个属于舶来应用的行业里,不可避免地要将更智能、更便携的移动终端融入到我们的应用中来。早在前年,移动终端就已在视频监控中得到应用,但在门禁方面,由于网络化的进程较慢,其植入移动终端的应用发展较慢,且不同厂家在移动终端的理念不一样,将移动终端与门禁的结合方式也有些不一样。
在2013年,有门禁厂家先后推出了基于不同技术方式的移动客户端。目前,移动终端的应用分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采用移动终端作为“识读卡”使用,即通过13.56MHz、2.4GHz无线射频技术,通过安装在智能手机中的APP客户端实现门禁权限的使用;另外,近几年炒得比较火热的NFC技术也与门禁系统实现了融合,如HID,其读卡器即可作为NFC终端来使用;过去的苹果智能手机是NFC的一个盲区,——不支持NFC技术,但从英格索兰2013年最新推出的aptiQ双频读卡器的配套产品中,提供了一个专供苹果手机兼容NFC技术的外壳设备,配合苹果的iOSAPP即可实现门禁应用。另一个作用即是作为管理终端来使用,通过移动终端APP,可实现授权管理、报表生成等门禁管理功能。
在门禁衍生系统中,移动终端同样得到了充分利用,最显著的应用就是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联网升级。该功能主要体现在反向寻车应用中,如何快速地查找到停车位置?这是大型停车场的一大困扰,设备商也在不断地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是在停车场中设立反向寻车设备,但此类设备需要投入不少成本,为降低停车场管理服务单位的设备投入成本,有厂家开发了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反向寻车系统,进而快速找到车的位置。
门禁系统安全升级
门禁系统是安防的第一道门,其目的是防止不测情况的发生,而不是事后取证,由此可以说,其安全性较视频监控系统还要重要。因此,提供门禁系统的安全性成了众门禁厂商的共识。目前,对门禁安全性的提高,主要有三个方面:
系统运行安全
韦根协议虽然成熟,但其安全性很难得到百分百的保证,数据易被截取,因此目前有厂家将RS-485或网络协议作为读头与控制主机之间的通讯协议。而针对大型系统,部分厂家还采用了联网备份的方式来增强通讯持续性安全,如海康威视、披克等门禁主机的双RS-485、双IP网口设计等,都在安全空间上有了进一步完善。在此,我们介绍一下深圳丽泽的产品开发方向,与过去相比,其产品最大的改变在于维护的便捷性,通过提升产品功能,降低故障率;同时通过产品结构的改进,新手也可实现设备的快速拆装,这对不利于厂家现场维护的边远区域的应用很容易获得用户的接纳;
身份认证安全
一般厂家的门禁移动终端应用,授权范围内,只需短信认证即可;但RISCO在其移动终端门禁应用中,采用了动态口令的方式进行身份确认,其安全等级不亚于网银级别。而在一些特殊的高安全需求场所,门禁仅作为进出请求设备,不具有进出授权功能,还需要图像比对及确认后方可实现进出。另外,多种认证技术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在高安全场所中得到投入使用;
算法安全
算法是门禁系统安全性的根源,算法的完善才能从源头去保证门禁应用系统的安全,国密CPU、Legic技术等良好的加密算法日渐得到投入及应用。
工艺更为精致
产品工艺的改良,也是今年门禁产品的一大亮点,包含有结构工艺和成型工艺。在结构工艺方面,主要是针对工程安装的易用性设计,如凯拔的导轨安装方式、汉军及海康威视的滑轨式及锁控式安装方式、接线柱的插拔式快速安装方式等,都对产品的易用性及易维护性有很大帮助,足见厂家越来越重视用户的体验需求。
而成型工艺主要是针对产品的美观度、稳定性方面考量。当前,有不少外观设计美观的读卡器,如达实的触控式门禁读卡器、慧友的触摸式键盘读卡器、同方锐安的CPU读卡器等,或用亚克力面板、或具备多种背景灯,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如今,有不少厂商的门禁产品在防护性方面的设计也颇为值得称赞,以英格索兰的aptiQ双频读卡器为例介绍,该产品为全封闭式设计,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高密度圆弧形工程塑料外壳匀滑,触感舒适。
多技术整合增强
不同的门禁厂家,所具备的技术实力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厂家,可通过自身技术及产品的强强整合来实现更好的门禁防范应用,经对2013年门禁厂家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生物识别技术常态化
目前可应用于门禁的生物识别技术有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掌形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过去掌握这些生物识别技术的厂家不多,但今年,植入有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品牌已经成为常态化。从观察看,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各家差异不大;另一应用得较多的技术是指静脉识别,虽然有不少厂家推出了相应产品,但做得好的并不多,而有不少厂家产品中的指静脉识别模块并非自己所研发,而是采用日立的产品,由此也间接说明了日立在指静脉识别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与第三方系统联动
与其它系统的联动,这已不是今年的新创意,但随着各厂家技术的日益成熟,推出门禁与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的相互融合的应用方案厂家确是增多的,这是今年门禁应用的一个现象,如海康威视、RISCO、UTC等厂家均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系统。
第三方厂商介入
说起门禁,大家的第一个反应是“门禁厂商所提供的设备”,但秀派告诉我们,门禁的应用,并非只有门禁厂家才可完成。秀派是一个传统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公司,具有很强的无线射频技术优势,就是这样一家原本与门禁沾不上边的第三方厂家,针对门禁市场需求推出了自动门禁系统解决方案,将秀派开发的无线阅读器搭配门禁厂家的门禁产品组合成自动、灵活的门禁方案,为门禁应用注入了新活力。
被动的改革路
经对门禁行业历年的发展情况的观察,不难发现,门禁的技术、应用革新都比较慢,远不如视频监控接纳得及时。再对门禁行业出现的一些新变革,无一例外地发现,门禁厂家所做的每一个改变,都是在项目需求的背景下所进行的被动应变,是在接到项目、了解需求后,根据项目情况进行的二次开发,需对原有方案进行较大的手术改革。
作为安防的第一道门槛,这种被动的改变是很难在技术及应用上取得大的突破的,且应项目而被动去做改变,受时间、成本、人力限制,所能实现的改变是有限的。笔者认为,门禁行业在2013年已有所成,但要想取得大的突破,主动去应对,或许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