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已有的技术手段,我们建议根据以下几种平台技术对系统进行设计。
流媒体文件系统
1、视频文件的连续存放
流媒体文件系统采用内存整形技术,先将所有前端的视频数据放在系统自动设定的缓存中,然后将每路前端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视频数据依次整理排好队,循序渐进的写入磁盘。这样就确保每路视频流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视频数据都存放在硬盘同一磁道连续的位置,而且也保证写入磁盘的速度并不会因为数据流量大或者前端视频增多而降低,当读取视频录像回放时,可以大大的减小硬盘磁头在不同磁道间的跳动频率,加快了读取视频数据的速度。
2、支持PB级存储
PB级的数据存储量,需要平台对大量的存储设备进行管理,这就要求系统必须能够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进行部署。流媒体文件系统应采用类似于Windows系统FDT(文件目录表项)格式对视频流数据进行管理,使得系统对流文件的检索更灵活、更快速,支持群集文件检索,实现单个卷下最大5PB的存储,支持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展,支持目前常用的DAS、NAS、SAN三种存储架构,为视频数据的高效、海量存储提供了技术支撑。
3、智能的视频检索
查看视频录像是视频监控最主要的应用。我们发现,如果能够提前从视频流中提取出特定的信息并加以保存,以后再次检索时就不需要重新分析数据。流媒体文件系统可以建立起以时间、位置、图像变化率(例如VMD)等索引信息,借助运动物体与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视频,根据相关条件快速检索视频,定位事件点。
组播技术缓解网络传输压力
视频流的转发一般有实时与录像回放两种视频流,实时流的特点就是要尽可能保证低延迟以及画面的流畅性,而录像回放则要尽可能的保证视频流的可靠性,对回放控制力求高效、稳定。为了更好的满足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可对视频流进行组播转发。
1、前端视频流组播
在前端组播模式中,前端摄像机与各接收端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各司其职。服务器获得的组播数据将其储存,而客户端获得的组播数据用于解码显示。优点如下:
• 网络的带宽负载、服务器的转发压力相对较小;
• 客户端获得的视频流的延迟性较下面提成提及的服务器端组播转发要低。
2、服务器端组播转发
在服务器端组播的转发模式中,存储转发服务器与客户端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也就是服务器转发一次数据,需要相同数据流的客户端加入相同的组共享一条数据流,实现了一路转发,不限调用。这种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叠发送,减轻了系统和网络的负担,提高了CPU资源和网络带宽的利用率,极大地改善了视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流畅性。与前端组播模式相比,服务器端组播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身份确认、权限控制、视频信息叠加等。
3、解码显示
平台提供万能解码引擎,能对所有接入的前端设备进行软解码上墙显示。使用硬件加速技术,直接从解码模块对显卡进行数据推送,最高效率发挥CPU与显卡的性能,并且实现前端设备显示透明化(无论前端是IPC、DVS还是DVR,在解码的时候所调用的是同一协议的视频数据),可以同时解码数十路百万像素视频。
另外,在项目实践中,如果是在单个显示器同时显示多路高清,易受显示器物理分辨率的限制,实际上与显示多路标清在视觉效果上是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有在单屏单画面面显示时,高清与标清画质的差异才会表现明显。因此,平台可以采用码流自适应切换的功能实现服务器在分屏显示时采用标清子码流进行解码,可以显示尽可能多的 “高清”画面,而在用户切换单画面显示的时候自动转化转换为高清主码流,实现高画质与多路显示兼得。
GIS一体化展示
在“智能化”的网络视频监控下,平台需要接入多种安防系统,用户对于每一个子系统都有相应最关注的数据点,如对于门禁,经常会关注各扇门的开关开闭状态及报警通知;对于入侵系统,需要在报警的时候,能够及时直观的地获得报警情况等等,通过平台将接入的第三方系统设备在GIS地图上显示,根据每个项目独特的需求,筛选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并将其呈现,可以将整个安防状态看得更清晰,更明白。
以GIS地图作为操控界面,各系统设备(如摄像机、门禁、报警、消防等)分区域、分楼层按实际的地理位置进行部署,实现了对GIS界面下各类系统信息的全局掌控和即时发布,从而形成一个实用的、综合的安防管理平台。
在管理平台的统一调度下,基于平台的接入协议和报警事件的处理方式,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性,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视频监控、门禁、消防、报警等安防系统之间灵活的报警联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