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巨大而又快速增长的蛋糕,对中国的银行卡产业来说,虽然市场还未放开,但它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银联与外资银行卡机构的竞争火药味十足。
打开某报社记者刘小姐的钱包,里面夹满了各种卡,其中又以银行卡为主,既有中国银联,也有国际VISA、万事达等外资银行卡巨头发行的。按她的话讲:“刷卡安全方便,还有某种快感。”
据麦肯锡预测,中国信用卡市场2013年利润将达到130亿元~140亿元。而据VISA估计,从2004年开始,中国内地的信用卡每年获得80%至100%的增长,5年后发卡量可超过1000万张,相当于目前整个香港的发卡量。到2010年,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年收入可能高达30亿美元以上。如果全面开放信用卡业务,到2010年信用卡的市场收入有望超过50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而又快速增长的蛋糕,对中国的银行卡产业来说,虽然市场还未放开,但它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银联与外资银行卡机构的竞争火药味十足。
从十几元到300元,这是VISA、MASTER、JCB等外资银行卡机构在中国每张信用卡营销费用的上涨现状。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在中国大肆扩张的外资银行卡机构,开拓中国市场的费用越来越高,是为了加速市场的占有率。一位信用卡研究人士称,现在中国发行的9亿张信用卡当中,有8亿张都使用了国际银行卡组织的网络。“按照国外经验,这8亿张银行卡将可能为银行卡组织带来高达几十亿的潜在利润”。
“危机已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要寻求突破。这其中而最关键的是要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实力。只有自己内功练好了,才可能在比拼中占得优势。”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如是说。
“在外界的眼中,中国银联似乎代表一种垄断、官僚、低效率的形象,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银联不了解。事实上,我们是一家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管理企业。”在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助理总经理付伟看来,中国银联正在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而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就是中国银联不甘落后、谋求长远发展的最好体现。“平衡计分卡”是过去10年里中银管理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自从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于1992年在《哈佛商务评论》发表奠基之作《平衡计分卡———提高业绩的标准》以来,全球500强中超过80%的企业采用了这一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只是一种武器,而这种武器是否真的能在市场竞争中显出威力,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使用者本身的能力。”在银联战略管理部门的判断中,平衡计分卡只是先进管理方式的一种,实施它的真正意义和核心动力,在于企业高层的决心及员工素质,而这两个因素对于银联而言,无疑已经具备。
目前,银联的平衡计分卡运用还只是在总公司推行,不过,据透露,今年下半年就开始将这一管理模式向分公司推广,并继续深化,与分公司部门绩效挂钩。
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WTO过渡期结束之后,中国银联仍将是人民币卡唯一的转接公司,并且未来银联标准卡还将上升成为人民币卡的国家标准,这是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5月向记者透露的。这意味着在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的VISA和万事达卡组织,一定时间内仍无法直接涉足人民币银行卡市场。
许罗德表示,支持银联继续作为人民币银行卡转接市场的专营地位,其主要目的就是支持民族银行卡产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国家金融安全,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银联仍然将是人民币卡的唯一转接机构。
他表示,央行是十分支持银联发展的,不但将继续鼓励各家商业银行发行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未来银联标准还将上升为国家标准,成为人民币卡转接的唯一标准。这一表态意味着我国在银行卡政策面上一个重大悬念的正式揭晓,那就是,WTO过渡期之后,我国人民币卡转接市场仍然不会对外资完全开放。
有关人士介绍,从我国签订的加入WTO承诺来看,其实对这方面内容是没有明确规定的,这也使得央行出台此规定有了足够的空间。我国当年对银行业开放的4条承诺中,主要内容是取消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范围以及地域的限制。而对于银行卡转接市场的准入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