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大型国际机场之一,首都机场始终高度关注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水平,并努力为旅客创造更为安全和舒适的出行环境。那么,首都机场在空防安全管理方面有何特色和优势呢?笔者就此拜访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兵——一位多年从事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 “老兵”。张先生结合对首都机场空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介绍,为我们展示首都机场构建“大安防”体系的理念。
伴随着国家经济腾飞,中国民航业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全球性服务行业,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之后,民航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机场空防安全形式越来越严峻。民用机场空防安全工作主要是防止非法干扰和非法入侵,并保障好机场的日常运营工作。基于这一原则,机场在空防建设的规划之初就应该明确机场空防安全工作的定位是什么。
安全与运营并重 打造先进的周界安防系统
过去,我们的机场空防安全管理基本上是按“处处设防、滴水不漏”的思路来开展工作。但实际上,空防建设应以保障机场日常运营顺畅为基础。安全和服务均是体现机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开展空防安全工作时不能单纯地强调“设防”,应该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着力确保机场高效运营,从而提高机场的整体服务水平。
为此,首都机场在建设3号航站楼的时候就率先提出了构建“大安防”系统的概念:即把整个机场看作是一个“安全环”,以机场周界为界限对环内区域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隐患进行识别,并加以防范。我们把机场运行保障系统放在“安全环”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来布置整体的安防系统,确保所有进入安全环的人员、车辆和物资都符合安全标准。那么,通过安全检查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在其授权的运行区域内便可以顺畅通行了。在这一点上,首都机场的空防安全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的周界都很简单,大多数采用一层铁栅栏。目前,首都机场采用的周界系统结合了人员防范、物理防范和技术防范的手段,是具备监控、报警等多种功能的安全防控系统。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首都机场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双层周界的模式,并加强了对周界通道的控制,极大地提高了门禁控制的安全性,杜绝了外来人员或是小动物利用车辆过检环节闯入周界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引入了先进的无线射频车牌识别系统和整车x光检查系统,可一次性对整车进行有效检查,确保迅速完成通关的查验过程。在我们看来,首都机场的周界安全管理工作是采用系统化管理的模式来布置的。作为一线的防范手段,我们拥有双层金属围栏、入侵报警系统、广播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周界安防中心则承担着后台监控、人员调度和应急指挥的责任。实践证明,在周界安防系统投入使用后,首都机场的入侵事件发生数量大为减少,提高了机场安全的系数。
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安全工作不断提升
首都机场近几年保持了旅客流量的高速增长。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首都机场的旅客流量仅次于美国的亚特兰大机场,位居全球第二位。为了满足高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我们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机场的优点,学习他们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地克服自身不足,提升管理水平。在我们看来,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方面要依靠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首都机场历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我们与世界范围内很多机场管理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不断地对自身安全培训体系进行完善,有针对性地设定培训的方式和内容。重视加强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才是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在安检人员的管理方面,我们一方面对安防业务操作人员的政治背景进行严格的审查,另外也组织专业的技术培训,每年安检人员都必须要进行80个课时的培训,初级安检人员必须要在岗位满两年后才能考中级安检员,中级安检人员则必须要在岗位满5年以后才能去考高级。所有这些管理人员都要求从有关院校的安全专业毕业生中招生,通过实地培训来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并会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或送至国外、国内的相关院系学习。
首都机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实现人防、技防、物防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为基础,主动识别并改进安全中的不足,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机率。根据统计数据,机场不安全事件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且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因此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需要在物理设施、人员培训、技术手段等多方面都要尽量想周全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场安防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但我们认为这种投入是值得的。所以说,安防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起点,永无止境。作为机场管理公司,“居安思危”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基本意识,今天的安全并不等于明天的平安,一时的安全不代表永远的安全。
在机场的安防投入方面,我们现在引入了安全经济学的方法,用以评估安全投入和产出比率。例如,在首都机场周界安防系统论证阶段,我们经过分析评估,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实现的手段。我们选用的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套系统非常适合首都机场的情况。这样做就是要实现需求、功能和成本三方面的平衡和最优。
国际民航组织对全球各个机场的安防等级都会进行评估,对大型国际机场的安全要求更高。2004年,国际民航组织对首都机场的安防工作进行了评估,2006年又进行了复查,今年国际民航组织将进行第二次的评估。国际民航组织召集各方面专家对首都机场的空防安全管理(设施设备、人员培训、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应急预案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并对首都机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08年,首都机场不仅顺利地启用了新航站楼,同时也为保障奥运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运行保障工作的水平。我们认为只有认真研究具体的安防需求,结合空防安全与运营安全的需要,才能选择出最适应自身环境要求的解决方案,确保首都机场安全工作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