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0日上午,一个客户惊惶失措地跑到一家银行的监保部,称自己的储蓄卡被盗,密码泄露,卡上的2万元存款已被盗取,请银行迅速帮助查找。监保部工作人员立即通过装在ATM上的数字监控系统查阅取款时段的录像资料,客户从图像资料中清晰地辨认出盗取其存款的恰恰是自己的一位朋友。
类似于这样的盗领存款案件,近年来,在各地银行都屡有发生。这些案件对金融业的安全运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实用、高效、稳定的安防设备,对金融机构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安全防范管理。过去,金融系统大多采用模拟录像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其缺点是不能大容量存储图像信息,对敏感图像的处理不理想,也难于做到系统内部、局域和城域的远距离连接。数字录像监控系统却可以方便地实现网络化综合管理的目标。如上述案件,正是由于实施了数字监控系统,才能通过DVR(数字硬盘录像机)对取款人进行细致的监视,同时存储、回放、检索方便,又可具有远程报警、远程监控及网络传输等功能,为金融业安全监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鉴于数字化监控的种种优势,2000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倡议各银行在近5年内完全实现银行监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自此,全国各大银行纷纷启动数字化改造工程。可以说,正是在金融业激增的安防需求的刺激下,DVR产业才得到了迅猛发展,众多传统的IT企业、网络企业、家电企业纷纷进入DVR生产领域,使数字监控领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然而,就在这“一片繁荣”表象的背后,也掩盖了不少让人忧虑的问题:短短3年,竟涌现出上千家DVR厂商,这些厂商普遍规模小、市场运作模式不成熟,为了争抢客户,厂商之间展开了无序、低层次的低价竞销和恶性竞争,给金融业带来了重重的困扰与混乱,也造成金融安防领域极大的隐患。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DVR之怪现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在面对这上千家DVR厂商时,往往无从下手,就算是经过一番考量,大胆采用某家厂商的产品后,依然出现各种差强人意的问题:DVR系统的软件不完善、功能不完备;DVR产品生产工艺、质检体系不健全,系统稳定性差,易死机;施工方对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熟悉度不够,服务跟不上等等。
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金融安防领域中的三大怪象,是其幕后的操纵“黑手”:一是金融安防领域缺乏统一的DVR行业标准,造成竞争的标准不一致。有些企业依据自己制订的标准,通过一些机构简单检测后,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有些企业甚至都不去检测,弄虚作假,瞒天过海。这些都造成金融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无法通过公认的机构和渠道检测产品的真伪。二是政府《采购法》规定“在同一标准、同一质量、同一服务的前提下,最低价中标”,由于目前安防行业和金融业根本就没有作为界定安防产品与企业的标准体系,造成最低价成为项目中标最直接、惟一可衡量的标准,使追求长远发展的DVR企业根本无法扭转价格上的劣势。三是DVR产品个性化极强,基本硬件配置与软件系统差异化大,成本核算缺乏可比性。有的企业偷梁换柱,投标时写的配置与实际使用的配置不同;有的企业铤而走险,使用旧的电脑配件和侵害知识产权的仿冒板卡;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偷税漏税违法经营,以求取得价格上的绝对优势。这些都导致了金融DVR市场上的价格战连年升级。
DVR之大透视
对于DVR市场的种种现象,JVC公司有关人士分析道,设备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其本质是仅有极少数厂商掌握核心技术,而大多数厂商处于OEM整机(或核心部件)或仿制阶段,产品严重同质化,所以价格成为了竞争的焦点,由此造成设备可靠性差。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则主要是由于营销管理体制不规范、与设备厂商结合不紧密等因素,导致其技术背景知识较少,活动推广能力不足,售后服务不及时,销售急功近利。另外,最终用户安防意识及应用背景知识的缺乏,也困扰着整个DVR产业。[nextpage]
北京黄金眼公司市场总监顾友良进一步分析道:DVR作为安全监控管理的核心产品,如今,却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随便什么规模、什么技术程度的厂商都可以随意生产。为何会出现这一怪现象?深追其因是由于专业板卡制造商的营销模式的转变所致。专业板卡制造商为了追求最大量的销售额,开始全面进行分销和合作代理。大部分板卡制造商的代理商为了达到量的要求,以求得到板卡制造商的返利,开始兼卖软件或主机,出售软件或主机的目的是使板卡销售数量的最大化,而不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模式使整个DVR主机的生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攒机,完全抛弃了行业生产工艺和科学的质检体系。于是,产品稳定性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华丽的外表和空洞的承诺。
DVR之大浪淘沙
如今,随着DVR价格战的深度延伸,贸易型生产商赖以生存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原有的市场优势也如昨日黄花,DVR正规生产商的直销体系与服务体系却日见完备,DVR价格竞争正逐步发展为品牌与服务竞争。另外,随着金融业数字化改造进程不断深入,银行监控主管部门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一般的技术工程商蒙混过关已不可能。银行的决策也逐步放在中长期的目标上,不只盯住一个项目,要求更加稳定高效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这些都对DVR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采访中,中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希清告诉记者,2004年5月,中国的DVR产品技术标准即将出台。标准要求DVR生产企业必须通过中国安防产品认证中心的3C认证,才可以生产、销售DVR安防产品,这为DVR市场整合提供了坚强的技术规范后盾。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靳秀凤也表示,相关中国安防的法律也已经进入了草案审核阶段,安防行业将逐步向法制化、标准化、市场化与服务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大背景下,金融安防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DVR产品招投标机制,通过严格的企业、产品选型,让稳定、高效、安全的DVR产品在金融安防管理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惟有如此,DVR产业才能大浪淘沙,逐步从混乱无序的竞争局面走向规范和成熟。
要正本清源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一种产品有市场需求的时候,许多企业“闻风”而动,会一股脑儿地“挤进”门来,李逵也好、李鬼也好,不分青红皂白“打做一团”,市场上硝烟骤起……当然,这纯属于市场行为,其结果自有用户定论。
我们要说的是今天乃至以后,金融业乃至一些要害部门已采用,并且今后还要大规模、大面积使用的“数字录像监控系统”,和因此而形成的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走向。我们知道,市场的法则既是一种生存的法则,更是一种淘汰的法则,而“数字录像监控系统”作为金融安全的一部分,金融业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只有一点:只要安全,必须安全。
我们在发展中认识到,离开科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借鉴也好、创新也好,直到把技术运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各种环节中;如今,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有了技术而没有技术标准更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有时候技术也如同市场一样,多了、杂了,也会泛滥的。如果没有标准,也就没有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规范,就会令厂商和用户陷入无序地竞争和盲目地随从,就像文中提到的“数字录像监控系统”一样,从几年前的几家一下陡增至今天的上千家,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机制、销售机制和市场规范,更缺乏像样的售后服务,如此一来,原本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产品,乃至整个产业就会“走形”,就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尤其是一种作为安全监控的产品和产业,更是要从技术的角度、从安全的角度,正本清源,以便于产业的良性发展,可靠提高用户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