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公路收费系统的研发。此后,1999年,由科技部、交通部等多个部门组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重点的科技研发。“十一五”期间,交通部规划司专门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需要提高运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力争在交通信息化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交通领域的信息化已经作为交通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也把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交通领域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中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中国公路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超过220亿,预计未来5年仍将以超过25%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还集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城市内部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待于继续建设和完善。
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与交通设施的建设情况密切相关。公路和城市路网的新建、改建、优化都将带动智能交通领域投资的增加。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335.42亿元,同比增长7.2%,比2007年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建设投资6880.64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73.0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64万公里。
全球著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09至2010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持续增加,达到10000亿以上的规模。未来5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还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智能交通产业范围广泛,公路、水运、航运、轨道交通等网络的高效运行,都需要相关功能的系统进行支持。本文主要关注的公路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省际公路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等领域。
省际公路交通管理
省际公路交通管理主要包括:国道、省道等城市之间的公路管理和高速公路管理系统。目前主要应用的系统为收费管理系统。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ETC)”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目前该标准已经受到美、日等国际企业的认同。不久的未来,ETC系统将在区域甚至全国进行联网。目前,该项目的示范工程已经着手在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进行建设。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交通需要涉及到城市中交通管理、建设、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因此需要建设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交通管理平台也将作为目前很多城市正在建设的应急联动系统的一部分,在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城市道路管理系统中还包括信号灯控制系统、路况指示系统、车牌识别系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等。信号灯控制系统和路况指示牌主要帮助管理部门和车辆更了解所处的路况条件,以便进行最合理的道路管理和道路选择,提高道路运输的效率。车牌识别系统和道路视频监控系统除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外,还对城市治安监控起到一定的作用。道路视频监控系统是以上系统中只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在众多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中,道路视频监控已经被纳入建设范围。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是主要针对城市内部公共交通的指挥、管理、调度、应急等方面智能系统。城市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车站、车辆的全面监控。通过各种辅助设备预知并合理调度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系统。此外,智能公交系统还可以与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协作,实现既定的城市交通策略。比如,北京奥运期间通过GPS对公交车定位,和信号灯遥控系统协作,实施“公交优先”的交通策略。
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尚不完善,未来还有众多领域有待于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