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更把发展智能交通写入中国“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现代化。中国“十五”期间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每个人对于智能交通概念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事实上其包含的应用项目甚广,甚至除了平面道路之外,海面、空中也都属于交通的一环,也可包含在广义的智能交通应用之中,不过由于海空交通各有其独立运作的系统,因此我们所探讨的智能交通应用会锁定在地面道路的交通应用。
若要从应用层次来分,可以将智能交通应用分成三大类,一是属于公家基建部分的智能交通,其主要应用在于快速反应系统(交通报警和投诉122系统)、交通信号控制、违章监控(电子警察)、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公路收费等部分,以改善交通环境为主要目的;接下来则属于公共交通系统部分的应用,例如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以提高民众搭乘大众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为主要功能;最后则是属于民用市场的范畴,例如私家车安装GPS卫星导航、接收公路交通信息等系统,以增加驾驶行车的便利性为主要考量。目前智能交通市场的推动顺序,还是先从公家基建部分开始,然后才逐渐拓展到公共运输系统与民用私家车,其中政府更扮演着重要的规划与推动的角色,影响着智能交通市场的发展。
据了解,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已于2002年正式确定9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其中包括广州、中山、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杭州,这几个城市成为中国智能交通应用发展的重点城市,极具示范作用,各城市都规划了大笔经费拓展智能交通应用。
除此之外,北京由于申奥成功,智能交通也成为北京奥运会科技委员会宣布启动“奥运科技十个重大项目”中的一个重点项目,除了政府引导性投入资金之外,还将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向科技奥运投入,社会投入资金占总投入的59.5%。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北京将投入5.4亿元建立一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于2004年全面应用后,将大幅降低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使北京市的交通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未来几年,北京还要新建8条地铁线、开通650条公交线路、市区民用停车位达到150万个,并扩建首都机场,智能交通应用在北京将极具发展空间。
信息化社会改变你我生活
由于目前智能交通应用仍集中在公家基建部分的实施,一般老百姓对于智能交通所带来的好处其实还不明显,甚至有人认为违章监控造成百姓的金钱损失,片面的觉得智能交通对生活没多大帮助。事实上,智能交通应用在默默地改善百姓的生活,由于有交通监控中心在幕后监看交通动态,才能够适时地出面调节交通流量与动向,并排除交通意外造成的交通堵塞,虽然违章监控似乎对于老百姓不利,但是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则根本不用担心违章监控的问题,且由于遵守规则,更有利于交通顺畅与避免意外的发生,违章监控仍具备其积极的作用。此外,高速公路收费的智能化也可让老百姓在运用高速公路远行时,缩短通过收费站的时间,也减少使用现金、找零的麻烦,直接有助于老百姓的生活便利。
也许对于没有私家车的一般民众,对智能交通应用的感受不是很明显,但如果您有用到智能化的公交系统,便能感受到智能交通所带来的便利。除了采用“一卡通”系统让您在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包括地铁与公交车,甚至是出租车)时省去携带零钱的麻烦外,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在试办电子站牌,也就是在公交站牌上会显示目前公交车的位置,让您了解还需等待多少时间;还有的城市在公共场所放置公交换乘查询系统,乘客可以透过电子地图在上面查询公交车路线。也有的城市已经开放利用网络查询交通状况,让民众在出门前能做好事先了解,以便做相关的判断与规划,这都是相当便民的措施。
事实上,真正便利的智能交通系统还需要普及到每台私家车上,只要在车上安装GPS与电子地图系统,每位驾驶便可以在车上了解公路的行车路线,减少迷路的困扰。但真正的便利还不止于此,理想的卫星导航系统,还需要具备交通路况的广播功能,这不同于传统透过收音机进行口头式路况报告,而是电子化播送路况信息,系统会自动接收这些信息,显示在车上的屏幕上,不用担心会听不清楚这些信息,更智能化的功能则是系统会解读这些信息,在导航时会自动避开塞车路段,协助驾驶走最快速的路线。当然,最完美的车辆导航系统还要能够做到自动驾驶,不过这个功能牵涉甚广,因此仍停留在现实与梦想之中,要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交通系统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高度信息化社会则是实现智能交通应用的关键,不过想要让这些应用更普及,障碍往往是因为系统的成本过高,只能在一些高级车上采用,或是有钱的人家才能享用,一般的老百姓恐怕仍不能接受这样高标准的消费。因此,唯有加速降低这些民用智能化交通系统的价格,才能真正让智能交通应用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整个智能交通系统才能达到全面性的建构完整。
实际应用成果丰硕
目前智能交通应用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展开,但是每个城市应用的程度与系统的种类都有不同,智能交通是个很大的概念,包含很多子系统,因此各个城市会选择需求比较迫切的子系统先做。
深圳市是国内在智能交通方面的示范城市,目前的成果相当值得其它城市学习。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工程师凌智表示,目前深圳市的450多个有交通号志的路口之中,已经有130个路口与智能交通指挥中心连网,能够进行中央控制作业,以控制交通流量与动向,提高交通的顺畅性。目前由于龙岗区与宝安区距离中心较远,不容易做到中央监控,目前已经在进行无线连网传输的研究计划,以扩大智能交通营运的成效。另外,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也在研究太阳能供电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部分偏远地区监控设备的供电问题。
在闭路电视监控方面,深圳市也已经有170个路口可以实时地传输图像,凌智表示,目前图像均透过光缆来传输,不过由于郊区的距离较远,铺设光缆的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亦展开无线传输的研究计划。
在122接触警方面,深圳市已经全面连网接通。凌智表示,深圳市已经达成“一级接警,二级触警”的目标,能够让市民利用122电话报警,然后指挥中心立即通知最靠近警情地点的警员前往处理,目前这些信息亦与110报警连网,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在电子警察方面,深圳市也已经收到很好的成效,凌智表示,深圳市已经在300个路口安装了610多个违章监控系统,结合利用数字相机与手持摄像机的流动电子警察,有效地扩大了监控范围,并大幅减少了交通违章事件的发生,且实质地降低了重大死亡车祸的发生。目前深圳市有约三分之一的违章监控系统采用数字相机,也正在研发无线传输技术的可行性,该系统不需实时传输图像,在技术上较易解决。此外,深圳市也采用了车牌辨识系统与车辆测重系统等装置,有效地掌握车辆违章的情形,并抑制违章现象的发生,采用电子警察系统,可以解放警力,让警力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在提供便民服务方面,深圳市也不遗余力,凌智表示,目前市民可以透过互联网、路上交通诱导指示牌、电话、广播与短信服务等管道得到交通信息,让市民在出门前、上路后,都能及时地掌握交通状况。
理想与现实
据了解,中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一项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达40多万人,根据非正式统计,每年因交通事故和拥挤所引起的损失至少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交通管理落后还带来了道路拥挤、运输效率低下、城市污染等诸多问题,而这种趋势目前还在加剧。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已成为中国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发展智能交通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据分析,采用智能交通,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按设想,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的确有利于交通环境的改善,不过随着车辆的快速增长,遇到交通尖峰时间,塞车的情形依旧难以避免,毕竟道路面积的拓增速度常比车辆增加的速度为慢,这种情形在大城市更是严重。因此,适当的管制车辆增加的速度,或是加速增快道路面积的扩展,也是必要的配套措施。
此外,加强民众(包括行人与驾驶)对于交通规则的认知与教育,也是必须强化的重点措施,智能交通的科技能力,还是需要人文教育来互相搭配,才能收到最好的效益。
在另一方面,由于跨省市之间的交通管理单位不同,常使得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如何统合不同管理单位间的信息,使整个智能交通系统能形成完整的网络,这也需要相关主管单位来进行协调沟通。
最后,还是期望民用的智能交通设备(GPS、电子地图等)能够尽快降价到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程度,政府的相关信息化交通服务也能够尽快上路,让广大的群众能够享受到智能交通建设所带来的便利。无论如何,智能交通市场的未来发展将极为可观,值得政府与厂商们的积极投入,而广大的人民也将可享受到更便利、更自在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