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段时间又有人公开表示:“十年内淘宝将被工业4.0所取代。”对此,谷荣祥表示这种论断是不恰当的。
谷荣祥:不管是工业4.0还是工业2025,它们实际上都是针对制造业的,从产品使用角度一般会分为民用、商用和军工,这两个主要作用是怎样提升工业或者是制造业,具体讲就是怎样在生产过程中网络化、智能化。这样的话实际上会减少成本,例如某人想要订一部车,在工业4.0大环境下就会大大减少成本,从而使购买者减少购买经济压力。另一面,也会使生活显得更加灵巧。
工业4.0或者工业2025其实解决的是工业制造方面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例如工业方面的上下游和物流方面的。而淘宝其实只是零售业,将之前的自由交易市场变成了网络平台形式,因此工业4.0和淘宝属于两个不同属性的行业,就谈不上谁取代谁。但是工业4.0对整个工业制造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工业4.0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智能工厂另一个是智能产品,所谓智能工厂是工厂与工厂之间的智能化,而淘宝更多体现的是B2C和C2C,智能工厂将解决工厂上下游之间的电子贸易,对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会解决一部分,但是这里面其实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工业制造方面的。例如现在想要订购车辆的话,只能从4S店里;未来智能工厂将会实现这个功能,也就是所谓的定制化。
如果生产成本很低的物品如喝水的杯子,定制的话将大大增大成本,除非这个杯子有特定意义而且有人愿意承担定制所花费的巨大成本,不然不可能实现全面化定制化,因此未来不可能全面实现定制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不会产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而智能化工厂在解决上下游电子贸易和物流方面,不管是成本上还是技术上都将是大大节约和提升效率的。如果工业4.0要解决当前替代淘宝的话,也只能是在b2b方面的,b2c方面的至少以目前的眼光是完全不行的。
传感器是整个智能化的关键
不管“工业4.0”还是“工业2025”,其实最本质的变化是智能化生产,而在谷荣祥看来,传感器是整个智能化的关键。
谷荣祥:因为“工业4.0”和“工业2025”最核心的方面是智能化制造,不管网络化还是数字化,最前端都将是智能化,但所有的这些都将离不开传感器,就像一个人一样,眼睛其实就是视觉传感器,鼻子是嗅觉传感器,而皮肤就是触觉传感器,正因为人有着这么多智能化的器官,人类才是高等智慧化的动物。除此,人还有执行器,如手、腿,包括眨眼、撇嘴这种动作,都是某些组织通过神经传输给大脑,大脑将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然后在指示给器官,器官才能做出各种动作和行为。
在整个控制理论里,所有的控制实现都是要经过前端的感知,虽然有些系统属于预先性的设置,但是预先性的设置和条件式的反应完全是两回事,在智能化方面也是两个性质的。假如将一盆水泼向一个人时,如果是预设置型的,过来的不管是什么水都会躲开,因为无法对水进行感知判断;而如果是感知型的,要对泼来的水要先感觉是冷水还是热水,如果感觉很痛苦就会对下面的泼来的水迅速躲闪,如果感觉舒服就会很享受的迎接。这也是很多人开发娱乐项目的重要依据。而如果进行预先性的设置,很明显,人其实就没了感觉和判断能力。
在智能化方面,传感器的角色就是这种关键性的,没有了感知,智能化将无从体现。如果整个系统都是很多经验性或者预测性的,这里面首先就需要超大数据的支撑,另一面在实际情况中各种变化都是新的,不可能先有一种预先对其准确无误的预测,这就会给实际的生产造成某种隐患。
所以在智能生产中,传感器的角色是绝对关键的。
传感器行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全球视野
在整个工业4.0过程中,传感器可以说需求巨大,市场广阔,应用广泛,但也因为这样,出现了技术分散、市场分散、投资分散的问题,一个“散”字正代表了现在整个传感器市场,这对未来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难点。
谷荣祥:从全球的角度看,主要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是否满足工业制造的发展;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首先是投资,大部分企业的投资力度都是不够,或者说缺少资金支持;其次就是中国企业的全球视野不够,很多中国企业都只是瞄准中国市场,但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最多也就10%,甚至有数据显示是 5%;最后就是技术的研发和产品价格问题,这里面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产品价格过高的话就会直接导致很多企业用不起,而很多企业用不起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销量大减,进而又影响到生产企业效益,这又一面会使生产企业被迫抬高价格维持企业效益,一面在技术资金投入上会缩小,技术投入不足进而又会导致生产成本很大,从而使整个行业陷入一种很危险的恶性循环当中。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生产企业应该主动的尽可能的降低价格,从而拉动市场的需求量,大的销售量进而会带动企业的高技术投入,从而会使很多环节中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这对中国传感器行业或者是工业2025的进程都将是大大有帮助的。
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政府也要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如能够对产品研发的资金给予一定的补助,就会使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时的压力大大减少,毕竟企业需要生存。
在中国市场内,传感器行业就是一个朝阳产业,因为不管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工业2025,具体到物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家具,这些的前端核心都是传感器。但是在中国,从企业角度来看,虽然政府投了很多钱给高校,但这些高校中大部分只是将钱变成了论文,没有真正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而企业在研发中,大部分都想集中投在大的行业中,小的行业从盈利角度使很多企业都感觉不划算,这就对中国传感器行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传感器行业大致可划分成三大块,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任何一个方面里又细分很多种类,每一种又需要多种原理和技术的支撑,但又没有一种传感器技术可以覆盖到其他类的传感器,因此在研发这一块对企业来说投入确实是很大的。
国外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面对全球的,而且很多高新技术都已经做了出来,如果中国本土企业不能突破现在的这种瓶颈,就会被迫买国外的,而且价格很高,这又增加了企业在研发产品上的成本,进而又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本土企业自主研发,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其次政府也应该大力支持,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尽可能的真正帮助到企业。这也能使企业有精力去做“加减”,“加”就是要面广,要能够覆盖市场的真正需求,“减”就是要做精,能够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位置,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种优势。
传感器行业目前已经有了迹象,就是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规模逐渐变得很大,但不管大的企业还是小的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关注点,不然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就会很快在竞争中死掉。其次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只有眼光放的长远,才会在技术上和市场上才会有可能占据优势,不会因为同质化很快被取代进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