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老得快要掉牙,但不知道智能家居的人比知道的要多得多,即便智能家居在国内发展了二十年,至今也还是“圈里开花圈里香,圈外人士眼迷茫”,圈外人听到智能家居多会吐出“智能家居是干嘛的?”的疑问。想说以后的智能家居是什么样的,却又想避开现在智能家居是怎么一回事儿,的的确确是天真的想法,也不符合实际,因为那样的话,还不如向大家推荐一些科幻小说来看显得更为在理。
所以至于智能家居行内的品牌企业海尔、霍尼韦尔、快思聪、物联传感等是什么样的,它们的产品都能做什么,不作多谈,下面尽量只用一二句话把智能家居的一些共性给弄清楚了,那怕听上去有点不太可能。智能家居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多项技术,集成各项家居设施,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是提供安全、便利、舒适、健康和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说得通俗实在点,智能家居就是能让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端控制家居,但这种操作不限时不限地,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实现一键远程控制、场景控制和联动控制等,上述的几家智能家居企业基本都可以实现类似功能。
关于未来智能家居的功能,中国“智慧城市”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洪佩军博士表示:“从智慧家庭要求出发,从人性需求角度着手,未来的智能家居必须具备互联、智能、感知和分享等功能。”而在感知上的解释是真正的智能家居是要读懂人心,主动为人服务,具备人智,能根据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兴趣、工作、地域等基本信息,精准呈现有针对性的内容,还能通过简单方便的交互方式,接收用户指令,迅速提供人性化服务。
智能家居既然要智能,未来要具备人智是必须的,应该和电影《人工智能》中一样,具有人类的情感,能完成人类的需求。现在智能家居虽然在控制方式上得到了大大的简易,但很多时候仍然需要自己设定,而设定带来就是功能实现的模式化和机械化,离真正的人智所差距离不小。不妨设想,未来智能家居应该在安装后会根据用户的习惯,自动分析用户数据,形成思维方式进行自主服务于用户。但还是那句话,这种思维方式是根据用户需求来自行执行命令,想灯亮灯就亮,想门开门就开,室温高了自动降低,下雨了行关窗,而这些类似的动作的完成不需要用户进行设定和用终端来操作。
智能家居要有智慧,有思想,有情感,应该跟人们的朋友一样,用户需要会以人们最少或根本不需要进行操作就可得到满足,只要一想到所需要的,智能家居便会及时主动捕捉到这种需求进而实现。但是既然智能家居要跟人们朋友一样,就必然让智能家居满足人们需要不是无任何条件的、一味地去满足,而是有一定的选择性、判断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具备这些特性才会是真正的智能,否则还是机器。
用户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全是好的习惯,用户的需求自然也不会都对用户本身产生良性影响。智能家居具有选择性、判断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自然不能完全听用户的,而要对用户需求能够事先进行预判。智能家居在用户发出命令时,首先做的就是对命令本身的性质进行判断,有利于用户自身的习惯进行及时执行、处理和反馈,而不利于用户自身的需求,如不能按时起床、吃饭、洗澡等,应进行提醒、限制和约束,直到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
智能家居具有满足用户所有需求的能力,但不会对所有需求进行一一满足,而是“益则从之,害则勉之”,看似很完善,其实中间又会出现一个问题:既然智能家居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进行的判断就会有正误之分。是不是有必须要百分百的正确率?很显然不需要,事实上也做不到。即便把智能家居当成一个智者朋友,智者朋友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只不过错误率较低,并且在错误之后能够及时更正。而未来智能家居不求无错,但求能纠错。
此外,智能家居若是能跟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就再好不过了。用户心情舒畅,智能家居能够将乐趣最大化,甚至与用户同乐;用户心情不好,智能家居能够调灯光、起音乐,甚至耍宝卖萌,博得用户一笑。当然,这些只是设想,想使智能家居跟人们的知心好友一样,存在太多的技术难题需要克服,不过,科技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智能家居未来会不会成为所想或更强,谁又能肯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