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是指在不需要人为干预下自动对视频中的异常进行检测分析与识别,并预报警,因而更能满足需求。目前的视频监控仍主要依靠人的视觉,而事后分析只有依赖于视频存储来完成证据提供。随着视频监控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智能化需求不断增加。
a&s《安防工程商》又到了智能分析产品测试期,近日笔者随编辑对华东区主要的智能产品厂商的部分产品进行了测试,下面谈点体会。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视频分析是用计算机从视频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技术。其目标信息包含在由像素点组成的序列中,需要整体上进行理解。视频分析便是让计算机通过特定的算法提取视频中包含的个体运动信息,以实现计算机对视频理解,并明白视频中所展现的是什么或发生了什么。
现在常说的视频分析技术都特指用于安防监控的对视频目标进行提取、分析和识别,让机器知道视频中发生什么事,再与对应的规则做比较和判断,以知道事件特性,进而判断出是否符合某规则或是否属于某类型行为。对于不符合规则的事件就即时报警,从而可摆脱人工干预,实现由计算机代替人实现自动智能监控。
智能分析分类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一般可分为视频分析和识别二类。
视频分析:在视频图像中找出目标,并检测目标的运动特征,如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形状及其变化等。据此,大致会有以下几个功能:周界入侵、目标移动、目标运动、状态改变、目标出现与消失、人车流统计、PTZ自动追踪等;
视频识别:包括人脸、步态、车牌等识别,其是在视频图像中找出画面的个性。其包括人脸、步态、车牌和工业上的零件识别等。
智能产品形态
从测试看现在智能视频产品大致有前、中、后三种形态,前端即带智能分析功能的摄像机、中端即可接常规摄像机的智能分析盒或智能DVR、后端为智能分析服务器。
三种形态区别是:前中端是利用前端智能摄像机、分析盒和DVR内嵌的DSP进行运算分析。而后端则是利用服务器以纯软件方式进行智能分析。无论是前、中端嵌入式还是后端软件,其功能的实现都是通过算法对视频信号进行分析来完成的,区别仅是运算平台不同, 前中端在智能摄像机、分析盒或DVR的DSP上完成算法运行,而纯软件方式的运算平台则是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
三种形态各有优缺点。后端模式方便排除故障,可有效解决存储压力,但对传输网络要求较高;前中端智能分析的好处可以解决后端分析带来的传输难题,但前中端的DSP芯片和后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相比确有限,很多视频分析运算量很大,而大多数DSP没有足够的内存和处理能力来实施有效运行,处理能力降低会造成分析准确性。不过,随着嵌入式系统运算能力的增强和智能分析算法的改进,及网络环境的提高,在摄像机等前中端设备嵌入视频分析模块或将成为行业趋势。前端做视频分析的优点是实时性高,其传输到后台的只是有用的报警信息,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量和后台存储负担。且其后端平台只对前端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管理,而不需要对视频进行处理与识别,所以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也能完成管理。这样,后端平台只有前端发送来的事件关联画面显示和录像,使搜索和回放变得简易。
提高智能分析效果
这是对模糊不清、环境干扰等的影响进行优化处理,具体包括:视频图像增强、消除模糊、光变与阴影抑制、消除树叶等干扰、图像稳定等技术。因为这些干扰都会使系统认为有目标移动而发出误报警,甚至使产品不能实用。
由此,好的智能分析算法常根据不同场景附加抗干扰模块:如抗抖动、阴影抑制、光变抑制、遮挡处理、抗高扰动等的处理软件,以免错误报警。从测试了解到,大多厂商已将这些抗干扰模块做到算法里,无用户参数设置。
结语
现在国内智能分析产品及应用在市场的认知度已不断提高,相信系统集成和产品研发公司会将智能分析技术与行业更有机地结合,构建出可靠实用的智能分析应用,为安防监控和各行业的智能应用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