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门禁卡开门进小区,再刷单元楼门卡乘电梯上楼,这已成不少小区居民的常规方式。表面上看,门重重,卡种种,似乎这种生活方式很安全,实际上门禁卡也暗藏安全隐患。
近日,家住太原晋阳街某小区的杨女士向本报反映,她最近才发现,她家单元楼的门禁卡居然被“克隆”了,她曾亲眼看到一位送水的男子刷卡进入了她所在的单元。杨女士再打听,居然发现无论是小区大门的长方形门禁卡,还是单元门拇指大的圆形门禁卡,都可以复制,且价格十分低廉。杨女士认为,原本属于封闭、安全的小区,如此看来也不是那么的安全。一分钟克隆一张卡
为了证实杨女士的说法,经打听,记者找到了一个可以“复制门禁卡”的地方,位置在学府街煤炭中心医院附近的一家配钥匙处。记者拿着自己居住小区大门的门禁卡要求复制,这里的人只用眼瞟了一下,接着说:“可以做,你这是最简单的卡,20元,不到一分钟给你搞定。”
随后,该男子现场为记者复制了一张门禁卡。只见他把记者的小区门禁卡放在一台机器上,按了其中一个键,接着又从袋子里取出一张同样大小的白色塑料卡放在机器上,显示灯亮了一下,便把卡给了记者说:“配好了!”
整个配卡过程不到半分钟。这位男子解释说,很简单的,把你自己的卡放在机器上读一下,再把里面的数据传输到要配的卡上就可以了。该男子还打趣地说:“机器配钥匙,若操作不好,可能打不开锁,配这种卡,绝对没问题,你们门口的起落杆绝对听它的话,这叫严丝合缝的数据化管理。”
“克隆”出的门禁卡,真的可以跟“正版”功能一样吗?为了验证“克隆卡”的功能,记者回到自己所在的小区,拿出“克隆卡”轻轻一刷,“嘀”的一声后,起落杆缓缓抬起,克隆卡果然有效。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人们来这大多是办理小区大门口和单元楼门口的门禁卡,还有一些人是拷贝停车卡、身份识别卡等。在此过程中,商家极少关心办理者的身份及复制卡的用途等事项。物业也有苦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小区的门禁卡都是由物业进行核发,收费或押金从数十元到百元不等,有些小区物业还对家庭申请门禁卡的数量进行了限制。记者随机采访两个装有门禁系统的小区,物业公司均表示他们也听说过门禁卡能复制的事情,确实将给物业公司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但由于物业发的卡与“克隆”卡极其相似,物业工作人员也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
千峰北路一小区的物业张经理烦恼地说,克隆卡的出现,会导致物业公司在物业管理费上的一定流失,最主要的是,它为封闭园区的治安埋下隐患。该如何避免,唯一的办法就是对目前相对落后的门禁系统进行升级,换成更为先进的 IC 卡,然而张经理表示:“要为小区所有的业主更换门禁卡,意味着与卡对应的信息全部要重新录入,工作量非常大。更为困难的是,更换设备带来的成本如果由物业方面承担,这将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仅依靠物业公司单方面难以承受。”
为了了解两种门禁系统的使用情况,记者致电我市一家经营门禁产品的科技公司。工作人员说,目前太原大多数小区、公司安装的都是 ID 卡门禁系统,只有对安全要求更高的单位和机关选择使用 IC 卡类门禁。“ ID 卡容易被复制, IC 卡加密性更好。两种门禁系统在设备及卡的成本上有很大差距。”克隆门禁卡涉嫌违法
黄河律师事务所的杨贵明律师表示,克隆门禁卡就像找人开锁一样,毕竟门禁卡和钥匙的功能基本是一样的。业主私自“克隆”门禁卡导致门禁卡信息泄露,使其他业主财产受到损失的,由私自“克隆”门禁卡的业主及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同样,商家未经授权“克隆”他人门禁卡也属侵权行为,如因泄露门禁卡的业主及所在园区信息,一旦被克隆的门禁卡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造成严重后果的,商家甚至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警惕是关键
一位负责小区治安的警官介绍,为防范克隆卡的出现,物业公司一定要加强小区安保的防范措施和业主门禁卡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使用门禁卡的陌生人员身份进行仔细核准,必要时要报警。同时,小区保卫人员一定要将被动工作变主动工作,提高警惕。毕竟,再高端、再智能的保卫系统,缺少了人的因素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