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挥系统滥觞于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署(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y),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并探索和搭建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9·11”事件后,则将应用重点转向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
而今,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更是倍受各国重视,除美国启动建设“下一代应急平台”(e-FEMA)外,英国IEM框架、德国deNIS II、日本灾害应急系统也都先后相继问世。而我国的应急指挥体系“得益”于SARS病毒的鞭策,目前已成雏形,并拓展到众多应用范畴。
据H3C解决方案部技术总监姚华介绍,现在除了政府应急之外,应急指挥系统应用还拓展到专项应急、企业应急等。其中,政府应急更多的是承担社会上的一些应急事件,如“H1N1”、地震或者各类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一些大型社会活动、赛事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则主要是针对相关行业,如石油、电力、高铁领域,不同行业对于专项应急的需求可能各不相同;而企业应急多侧重于安防联动、安全生产保障等。与此同时,针对错综复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移动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等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及要求,并对应急指挥系统做了明确的分类定义:其可包括应急指挥场所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等(每个系统还有很多分系统子项)。
由于应急指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事件爆发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而全面的反应。因而,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场所建设,而是要能够满足应急事件特征的IT系统的建设,包括应急平台和承载于其上的功能应用。基础支撑系统在应急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虽然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千差万别,但应急指挥系统的搭建模式却大同小异。一般来说,一个完备的应急指挥基础支撑系统应该包括采集/通讯、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管理平台。
采集与通讯
作为前端,采集的内容大体可归为两大类:音视频信息、数据库数据。音视频信息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类音视频资源和各种平台的视频监控图像整合,而对于数据库数据的采集,大多是基于专业的业务系统,如GIS、气象云图、车辆/人员GPS跟踪,甚至医疗/手术/显微/影像等。当前,伴随网络视频监控技术的成熟,对于应急音视频接入,这种跨域、跨系统、跨物理距离的需求而言,透过NGN架构的IP解决方案——前端通过IP编码采集,后端通过IP解码呈现,中间通过IP网络承载,IP存储实现数据存放——已成为视频图像采集的不二之选。而困扰应急指挥的一老大难问题——数据上传,也能被远程呈现(TD,Tele-Display)攻破。TD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把各类专业业务系统的显示结果实时截取过来呈现在应急指挥中心,大大减少了技术复杂度;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由于TD设备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因此能将气象云图、GIS、医疗手术/显微/影像等高质量地呈现在各个指挥中心。
指挥通讯系统由各种不同的通讯接入手段共同构成,如集群、普通语音接入,移动和卫星电话,而其核心即在于整合和协同。从技术角度讲,基于IP技术的通讯控制,是最佳实践方式。数据采集和指挥通讯终端位于整个应急支撑平台的最外围,如同应急系统的眼睛和手脚,负责感知和收集最基础的信息数据,因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华三通信的姚华表示,传统的应急系统建设往往忽视了这个层面的重要性,实际上由于物理分散造成的复杂性,这个层面是最需要系统架构设计和整体规划的。[nextpage]
传输网络
在应急指挥支撑中,如果说应急信息采集点是采油井,应急通讯节点是加油站,应急网络通道就是输油管——系统应急传输网更多的是扮演着类似于输油管道在石油工业的角色,为信息汇集、信息整合和共享、指挥通讯平台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基础。应急传输网几乎包罗了目前所有的通讯手段:城域/广域有线网、WiFi/WiMAX/3G三种全新高带宽无线接入、紧急情况下的卫星通讯系统以及集群系统等。其中集群系统应用为主导,3G/WiMAX/卫星则多作为光纤、电缆等有线通信的“左右臂”——以冗余手段出现。在英格索兰深圳市博康系统有限公司工程师钱勇看来,传输最核心的要求是高可靠性,冗余备份,灾备有足够的考虑。而在传输网络建设中,为确保网络传输畅通、安全、可靠,应急系统应尽可能铺设专网,且应该采用类似RPR等的链路保护技术。而在无法提供专网的情况下,则应尽可能采用专线类的运营链路。
数据中心
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丰富信息的支撑,网络、安全、多媒体等各子系统的功能实现也需要相关平台的支撑。数据中心作为应急指挥的核心和大脑,是所有信息的汇聚点,并为业务提供预案演练、辅助决策等支撑。考虑到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因素,数据中心建设一般采用分区、分层、分级的设计思路,如端到端的万兆系统、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以达到良好的扩展性、可靠性、高交换性和高安全性。华三通信姚华认为,在当前各类数据中心架构技术中,基于以太网的统一交换架构数据中心对于满足应急数据中心的两个新特征最为适合。一方面,统一的以太网底层通道为集中控制、集中通讯、集中显示提供了物理上的通道技术基础,只要在需要的环节和位置引入相应的控制设备即可,甚至于还可做到设备级的各种集成;另一方面,统一的交换架构数据中心打通了数据中心中前后端的网络界面,统一了LAN、SAN和服务器互联网,服务器、存储及各类设备之间的互联,没有了先后次序的限制,这就为不同类型数据(的管理带来了最大的灵活性。此外,统一交换架构的数据中心在容灾方面可实现手段多样化、易于部署,对于应急数据中心的高可靠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撑。
管理平台
通过统一的人机界面实现应急指挥系统设备管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通讯、会议、图像、数据等)、用户管理等各种管理功能,为所有应急业务提供高效的资源管理,同时也为上层的综合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业务接口。英格索兰钱勇表示,管理平台界面是应急指挥系统最关键的环节,它是直接呈现给用户使用,其易用性很关键,另外,其还体现出应用集成。很多数据接进来,需要与所处的业务流程融合,因而需要各个子系统提供开放的接口,集成商才能做到基于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很好的集成开发,提升前端采集的信息完整地实现从接入到传输,再到平台呈现,使系统达到完整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