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专业的自动化&安全生态服务平台
公众号
安全自动化

安全自动化

安防知识网

安防知识网

手机站
手机站

手机站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大安防供需平台

资讯频道横幅A1
首页 > 资讯 > 正文

RFID与智能卡比较

两年前,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发表的一篇名为安全经济(The Security Economy)的报告中指出:随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无线通信技术及二战时期雷达技术的发展,四十年代中晚期RFID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讨论。
资讯频道文章B

【安防知识网】两年前,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发表的一篇名为安全经济(The Security Economy)的报告中指出:随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无线通信技术及二战时期雷达技术的发展,四十年代中晚期RFID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讨论。

  Wikipedia讲述,1946年,Léon Theremin为苏联政府发明了一种谍报工具,这种工具可转发带有音频信息的入射无线电波。其工作原理是,声波引起薄膜振动,振动轻微地改变共鸣器的形状,从而调整反射的无线频率。尽管这是一种无源的隐蔽窃听设备,而非识别标签,但它仍被视为第一个公认的设备和先于RFID的技术。

  50年代是RFID技术的探索期,与RFID相关的技术纷纷问世,如远程雷达鉴定系统,辨别敌我飞机的系统(IFF)等。随后十年,RFID技术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显著例子包括美国农业部使用RFID技术跟踪牛群。

  到了70年代,RFID的第一次真正商用得以实现,80年代开始被大量商用,期间主要由一些小公司引导这股商用潮流。现代RFID技术的真正始祖是1973年美国人Mario Cardullo(他发明RFID标签,并提出移动通信卫星概念)发明的专利——一个带存储功能的无源无线电收发机。最初以反射功率无源设备实现于1971年,用于纽约港口管理局和其他潜在用户。它由一个具有16比特存储功能的无线电收发机构成,可作为收费设备。Cardullo专利覆盖了无线射频的使用,以声音和光作为传输媒介。

  1969年,投资者最早看到的商业计划书中描述的应用领域包括交通、银行、安防和医疗。今天,反射功率或共振反向散射(resonant backscatter)的RFID标签,包括无源和有源的,均于1973年在Los Alamos科学实验室问世。那是一个便携式系统,在915MHz频段下运行,12比特的标签配合使用。1983年,与该技术的字母缩写RFID相关的第一个专利被授予Charles Walton。

  Neff考察得出,80年代第一个RFID产品开始进入门禁控制领域,并约90年代中期开始占领部分接触式门禁技术应用市场,这可谓RFID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代RFID产品是低频、只能读取卡片的感应式读卡器。某些第一代读卡器拥有一个读卡器电路以及一根独立的天线,天线连接到内部的读卡器电路。”

  用户唯一可见的部分是天线的封装,有时封装显得过大且不太美观。Neff记得,那些卡片很厚,通过超声波将两片塑料粘合或焊接在一起。在这个看起来笨拙得像蚌壳一样的东西内封装着RFID芯片和天线。

  电路装在里面,天线则装在外面,天线和读卡器之间的通信不容易被破解或窃听,所以,这种解决方案十分安全。相对于一些简单的组合式产品(读卡器和天线都封装在里面)来说,其破解过程也需要更懂RFID技术。

  “由于RFID标签使用的寿命更长更为方便,最终‘丑小鸭蜕变成天鹅',RFID也赶上了‘同伴'智能卡,”Geiszler比喻说道。RFID技术也被设法增强存储和运算能力,与智能卡技术结合并伴随行业标准化芯片技术一起发展。

  “非接触式智能卡系统通常可取代基于其它技术(一般为条形码)的系统。一些遗留系统中仍在使用过时的技术,然而,在很多应用中(比如门禁控制和零售),用户希望为某种应用配置某种技术,同时另一种不同应用则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技术,但又不希望携带两种卡。为了满足这种“一卡通”的需求,厂商制造出包含两种或更多技术的卡片,例如磁条码、低频、只读感应、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条形码以及其它技术。

参与评论
回复:
0/30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a&s观点。
0
关于我们

资讯是全球知名展览公司百科展览集团旗下的专业媒体平台,自1994年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安全&自动化产业前沿产品、技术及市场趋势的专业媒体传播和品牌服务。从安全管理到产业数字化,资讯拥有首屈一指的国际行业展览会资源以及丰富的媒体经验,提供媒体、活动、展会等整合营销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
© 2024 - 2030 Messe Frankfurt (Shenzhen)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兰克福展览(深圳)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72668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264号
用户
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