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价值只有通过具有强大的技术设备兼容互联,以及日趋复杂的业务支撑能力的安防业务管理平台来进行不断的深化和挖掘。本文将从安防业务管理平台软件在安防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选择和应用入手,与读者一起探讨安防业务管理平台。
在追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各种硬件设备的连接和一些单一的应用软件搭建起来的安防系统,应用价值已经越来越有限了。系统的价值只能通过具有强大的技术设备兼容互联和日趋复杂的业务支撑能力的安防业务管理平台来进行不断的深化和挖掘。不仅是安防系统,几乎在所有的IT系统中,人们从对硬件设备性能的关注,逐渐向软件转变,软件作为系统的核心地位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甚至已经成为用户和业界的共识。假如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是IT系统的一次技术革命的话,核心业务平台软件的发展则无疑是第二次革命。
平台软件在安防系统中的作用
正是因为人们对软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安防平台软件的概念近一年来也被炒得炙手可热。但多数还仅仅是从对自己产品的宣传的角度来阐述的,其中掺杂着很多功利性和商业化的观点和论调,读者往往很难从中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笔者认为,安防平台软件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对安防设备,包括视频监控设备、报警设备、门禁设备和信息传输设备的管理,实现对信息数据的获取。这是第一个层次的作用,也是最基本的作用。这一点和其它IT软件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是一般的IT软件的信息数据多数都是手工录入的,业务平台只需要和数据打交道可以了;而安防软件的信息来源主要来自于设备,如实时和历史的视频信息、报警信息、进出门刷卡信息等等,其功能的实现和系统的稳定性往往受到硬件设备及其联网SDK的影响和制约,其复杂性和实现的技术难度也就更高;
·以客户的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对信息进行分发、处理和展示,从而满足用户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这是第二个层次的作用;
·通过软件的科学化、人性化和智能化设计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向用户提供科学、规范、高效的业务管理工具,从而推动客户安全管理机制、流程的创新,即“软件策动安全管理创新”的理念。这是第三个层次的作用,也是软件在安防系统中真正应该担负的使命。
安防平台软件的应用
目前,安防平台软件主要有以下应用:
中小规模的设备集成应用
主要针对300路视频以下、网络结构简单的包含视频监控、报警、门禁等多种安防技术设备的集成应用。主要目标是实现实时化视频监控和报警、门禁事件与视频的联动,系统访问量较少,业务需求比较统一,只要求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即可。主要应用于小区、厂区、大楼、学校等封闭性的区域内,这类软件的产业特点是可以产品化,比较适合大规模开发定制,难点主要在于对各种品牌设备的兼容性上。因此,这些软件目前主要由提供软件硬件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所占领,其目的也主要为了促进产品销售或承接集成项目。
中大规模的网络视频应用
主要针对500路以上网络视频的多用户共享服务,特点是用户访问量多,网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注重于视音频流媒体的传输和存储管理,实时媒体的分发和录像资料的点播服务,网络的优化利用。一般不支持复杂的业务需求和各种不同技术设备的集成管理应用,如加油站、连锁店的远程联网监控平台,电信运营商的视频运营平台等。[nextpage]
大规模的行业化集成安防应用
主要针对几千路甚至上万路视频规模、多种系统和设备的集成管理、多种业务数据交换,且具有明显的业务需求特点的综合性安防业务平台。如城市监控报警联网平台、银行安防监控联网平台、电力变电站遥视遥测综合安防联网平台等。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平台是当前最体现技术含量的平台软件,具有规模庞大、网络环境和系统结构复杂、管理层级多、用户业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很高。如必须要考虑公安专网、视频专网、社会资源公众网、政府政务网等多个网络之间的互通共享,还必须充分保障公安专网和政府网络的信息安全,要集成视频监控、电子卡口、技防报警、GPS、GIS、110(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等多个技术业务系统,实现各系统信息的实时交互、综合分析处理、预案联动和互通互控互操作。要综合采用诸如集群和热备容灾、负载均衡、进程监护、故障自检恢复、安全信息隔离保护等技术。还要针对治安、交通、监管、刑侦等不同业务部门用户提供不同的操控界面业务支持,如和派出所综合管理系统的结合,与旅馆业、网吧、出租屋的管理结合、与案件管理的结合等。目前真正做到这些要求的还非常少,多数还仅仅是针对视频的管理和应用,有些已经具备了开发性和扩展性的框架,需要针对公安业务进一步的深化,有的软件还不具备对这些业务的支持能力。
在我们的开发和实施实践中,目前除了与110接处警系统、GIS系统的集成,社会资源的接入共享因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而暂缓外,其他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但可操作性和完整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和优化。
银行对联网平台的技术要求和业务需求也很复杂,管理层级也比较多,有的以省分行为单位联网,构筑省市—市—区县三级监控管理结构,这比较符合金融体系信息数据大集中的思路;有的以地市分行为单位联网,然后再设法实现全省联网,主要是因为各地发展不均衡,条件不一,或者出于对网络可靠性的担心,怕一个中心容易造成全面的瘫痪。但假如各地市采用了不同厂家的平台,要想最后实现全省联网,还是非常困难的,至少至今尚无一个成功的案例。
银行联网的主要特点是设备复杂、网络带宽窄、针对不同场合要提供不同的监控管理方式。银行安防系统的建设时期长,设备型号复杂,还有不同年代的产品,有些还不具备联网功能,有的厂商拒绝公开联网接口等,使得银行联网的成本比其他行业要高,也增加了难度。不仅要管理数字视频设备,还包括报警、门禁、对讲设备等,因此对平台的兼容性和设备接入的快速开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银行营业网点的网络带宽多数是2M,还要优先保证金融业务数据的传输,因此在网络利用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在业务方面主要有针对营业网点、ATM和自助银行、金库的管理设计专门的操控界面和管理流程,以及为预防打击银行卡犯罪,需要与ATM系统集成,只要输入银行卡号和时间,就可以自动检索出该银行卡在所有的ATM机上的取款录像。
电力变电站的远程遥视遥测安全管理主要源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管理模式,以视频和防入侵报警联网为主,还要将设备环境温湿度参数、水浸、门禁、消防等信息集中采集,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和远程巡视,同时要做到入侵报警、参数超限、消防报警与视频的联动等。一般以地市分局为单位联网,形成地市分局、集控站、巡检中心三级监控管理。[nextpage]
目前安防软件的产品状况
当前安防软件的产品虽然五花八门,但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数字化视频设备厂商为促进硬件的销售而开发的一些辅助性安防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具备了通用的、基本的功能,所支持的联网规模都比较小,多数是随硬件设备的销售而免费赠送的,因此不能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开发服务,可以应用于在一些小规模的简单应用场合;
·一类是系统集成商为了为满足个别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多数是从一个小型的简单的软件逐渐扩充起来的。优点是针对某些行业用户的需求特点比较明显,界面做的比较具有针对性。缺点是基础架构较薄弱,可扩展性、伸缩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较差,可以应用于某些规模较小、联网结构简单、行业应用明显的联网系统中;
·一类是专门针对电信运营商的视频运营业务而开发的纯视频管理平台软件,如电信的“全球眼”和网通的“宽视界”运营平台;
·一类是安防服务运营商专门为自己的运营业务而开发的服务平台,着重于安保服务和运营收费的管理;
·一类是独立的安防软件开发供应商即ISV所开发的专业化的平台软件。这类产品在架构设计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对各行各业的业务应用有着普遍的适用能力,在向用户提供高可靠、高可用产品的同时,也能够提供持续的、专业化的大规模定制和开发服务,而且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集成性,代表着未来安防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
怎样评价和选择平台软件
如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各类安防软件提供商很多,给用户和集成商眼花缭乱的感觉,对平台软件如何评价,怎样选择一套适合于自己的平台软件,是当前用户和集成商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何评价平台软件,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必须具有良好开放性的产品架构。架构设计决定了软件产品的可伸缩性和扩展性,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采用中间件技术来构建平台软件,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已经有个别企业做的很深入,也很成功,但并不是采用了中间件就可以了,必须要有整体架构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团队开发管理经验。在中间件技术上,笔者个人认为,J2EE的可扩展性和伸缩性是优于donet技术的;
·必须始终将稳定性、可靠性作为产品评价的第一要素。当然架构的设计也是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保证,同时还要考虑其它更多的因素,如平台的可移植性、微核心+插件技术、模块化服务设计、系统自检设计、进程监护设计、容灾和负载均衡策略等。也要充分考虑硬件设备和其它集成系统对软件稳定性的影响,如设备的SDK等,要做到充分的隔离;
·广泛的设备兼容性也是评价软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兼容性一方面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设计,是否具有同时兼容多个(至少10个以上)厂家设备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软件提供商的立场。由于安防行业独立软件开发商还很少,出于个厂家的商业利益,绝大多数都不愿兼容或者不愿更好的兼容其它厂家的设备。只有良好的设备兼容性才是对用户利益的最大保护;[nextpage]
·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保障。特别是在公安、银行等行业应用中,公安平台必须支持CA认证或PKI认证,必须就有物理隔离措施。还有就是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当前绝大多数产品是通过DVR/DVS设备原有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安全访问认证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通过一套独立的设备客户端软件和设备的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访问和控制设备,很容易造成信息泄漏。设想是否建立一种通行证机制,可以随机生成和改变设备的通行证,只有获取通行证的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和控制设备;
·应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和集成性能。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还能够随着用户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而持续扩展,这点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投资效益。同时能够提供如SIP、WEBSERVICE等标准的集成接口,非常方便的与其它技术和业务系统集成。
怎样解决设备兼容性和不同平台互联互通问题
在很多应用场合,设备兼容性对用户至关重要,关系到能不能联网、以怎样成本实现联网以及未来的费用开支等关键问题。因此在选择平台的时候,一是要看已经兼容了哪些设备,二是要看设备接入的实现方式,因为这关系到设备接入的快速和稳定可靠性。
首先在选择平台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不做设备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才有真正广泛兼容的可能。
数字编码设备接入的技术实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设备的联网接口底层协议来接入,这一般适用于对厂商自产的设备的接入,这样接入的好处是稳定,缺点是在一个平台上很难兼容多种不同接口协议的设备;一种是通过设备代理方式和设备联网SDK来接入,将不同厂家的设备抽象为不同的设备类,然后通过一个容器来封装。联网SDK由厂家编写,实现设备联网底层协议与平台软件的对接,这样无论设备厂商有多少个不同系列和型号的设备,面对平台只需要一套SDK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设备接入的开发效率。但SDK 的编写质量是对设备厂商的一个考验,有不少设备厂商提供的SDK会有各种各样的BUG。
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致力于破解的难题。如电信推出了全球眼的互联互通标准,TC-1001也在积极制订相关的标准,技术路线都是以SIP协议作为互通信令的传输协议,实现平台之间的相互注册、设备目录获取、访问授权、设备控制等,媒体流传输和回放采用RTP和RTSP协议。但目前仅仅还处于测试阶段,国内尚无一个实际应用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