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相较欧、美、日等国家来说,中国一卡通市场进入较晚,但发展上却相当快速。从一九九O年代之初开始,伴随著智慧化建筑的发展,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一卡通产业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所谓「一卡通」,是个很中国化的提法,意即「一卡多用」、「一卡通行」。相较欧、美、日等国家来说,中国一卡通市场进入较晚,但发展上却相当快速。从一九九O年代之初开始,伴随著智慧化建筑的发展,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中国一卡通产业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一卡通」的定义所谓「一卡通」,是一个很中国化的提法,基本上这个名词只在中国智慧化建设市场上流行。智慧建筑在中国的兴起始於一九九O年代─自从美国UTBS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化建筑」概念後,在随後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智慧化建筑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在智慧化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其核心技术转化为人们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其中很大部分则依赖於卡。各种各样的卡技术被广泛应用於智慧化建设之中,尤其近年来,随著电脑网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感应式IC卡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关於「一卡通」,目前业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因为它覆盖面广,涉及门禁、考勤、巡更、小区消费、停车场管理、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各公司在设计「一卡通」工程项目时又都带有各自的产品特色,例如用各自生产的读卡设备、资讯处理设备、软体设备,选用的卡也各不相同,有磁条卡、条码卡、接触或非接触式IC卡、ID卡等等,整个「一卡通」市场也良莠不齐、功能不一。
如果要对「一卡通」作一个定义的话,简单地说,就是「一卡通行」或「一卡多用」之意。从其运行模式上可以找出共同之处,即均以卡为载体,在卡上存储相应的资讯,并进行身份识别,实现出入口、消费、停车、医疗、电梯控制等功能,方便应用於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确切一些可以这样说∶「一卡通」就是以IC卡技术为核心,以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辅助手段,将某一范围内的各项基本设施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透过一张IC卡便可以完成开门、就餐、购物、会议、巡更、图书管理、医疗等各项活动。「一卡通」工程的开通,减少了现金流,堵塞了可能的财务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卡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经过十年的发展,「一卡通」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代∶也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一卡通」,可以凭藉一张卡实现多种功能,对普通使用者来说提供了许多方便。但第一代「一卡通」功能比较单一,随著子系统的增加,管理者要不断进行资料输入、卡片授权、统计报表等繁杂且重复的工作,且相关资料不能共用,对系统管理者来说,是一项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第一代「一卡通」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因而运行不久便告夭折。
2.第二代∶也是现阶段在众多智慧化系统中被普遍使用的升级版。第二代「一卡通」在技术上完成了各子系统间资料库的统一,使用者更方便,管理者也可以从繁复的资料管理中解脱出来,是「一卡通」技术上的一大进步。然而第二代「一卡通」亦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因为目前绝大多数「一卡通」系统的区域汇流排采用RS-485或RS-422介面,为了管理的相对独立及方便,各子系统要求拥有自己独立的管理工作站,IC卡的授权及挂失基本要求在本地管理工作站上实施。而随著「一卡通」系统的发展,大系统不断涌现,在大型「一卡通」系统中,一张卡可能综合了很多种功能,一旦卡片丢失,在IC卡的授权挂失时,使用者需要到各个管理工作站挂失,各管理站工作者也要有相应的设置操作,这又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麻烦。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第二代「一卡通」系统面临新一轮的技术革新。[nextpage]
3.第三代∶第三代「一卡通」是目前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系统。第三代的产品成功实现了各子系统资料库的统一和发卡中心的统一,透过一个发卡中心的授权,其许可权同时被赋予在所涉及的所有子系统中,卡片的发行、挂失、黑名单报警均可实现适时操作,且直接在发卡中心进行。
「一卡通」系统的组成及应用领域
总体上来说,「一卡通」系统组成包括发卡管理系统、读卡设备、资讯处理设备、各子系统及相应的软体系统。发卡管理系统由发卡机、发卡管理工作站、发卡管理软体等组成,实现操作员管理、人事管理、卡片管理、资料备份与恢复等功能;各不同的子系统亦即「一卡通」的不同应用领域,包括∶门禁管理子系统,实现出入口控制、进出资讯记录、报警输出等功能;考勤管理子系统,实现公司内部人员的出勤记录、统计、查询等功能;消费管理子系统,作为单位、小区等内部环境里的信用卡,实现现金流通功能;巡更管理子系统,实现保安、巡逻人员的签到管理;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实现车辆进出控制、自动收费等功能;医疗保健管理子系统,实现医疗收费及药品IC卡管理;电梯控制管理子系统,实现电梯门、楼层自动控制;另外还有会议报到子系统、图书管理子系统等等。可以说,「一卡通」的应用从最初单一的门禁功能已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且随著电脑网路通信技术的发展,一卡通的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IC卡的发展、分类及选型
提到「一卡通」,就不得不提其核心载体─卡。卡技术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从最初的磁条卡、条码卡到现在的IC卡、ID卡,其功能不断得到改善。中国目前应用於「一卡通」的卡并没有界定,但磁条卡都是接触式,且接近带磁性物体容易失效,而条码卡上的条码则能轻易被复制,保密性能差,这些均导致市场偏好使用存储、使用方便的IC卡,尤其是非接触式IC卡越来越受到客户青睐。
IC卡根据其中所镶嵌的积体电路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忆体卡、逻辑加密卡、CPU卡三类,而根据卡与外界资料传送的形式来分,又可分为接触型IC卡和非接触型IC卡两种。近年,飞利浦和三星公司又推出了将射频卡和接触卡合二为一的双介面卡,以增强IC卡的相容性和应用灵活性。目前这种双介面卡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如深圳披克公司为东海花园小区设计的「一卡通」系统,即采用双介面卡方案,既可实现小区的一卡通行,也可实现同一个卡在银行金融系统的应用。现在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光卡,其工作原理和光碟极为类似,与智慧卡相比,光卡具有智慧卡无法比拟的存储空间,尽管光卡缺乏可运行的微处理器,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容忽视。
IC卡在全球的发展很不平衡,几乎被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垄断,各国IC卡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法国是政府主导型,日本是官民合办型,美国是民间导向型。法国是最早推出IC卡的国家,也是使用IC卡最多最好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IC卡生产厂商最多、技术水平领先的国家之一,拥有Gemplus国际著名制卡公司。美国在磁卡研制及应用方面居世界之首,但在IC卡的研制方面却滞後欧洲,在IC卡的应用方面还赶不上法国和日本。美国市场以磁卡占主导地位,欧洲市场却以晶片卡为主。日本的IC卡几乎与法国同时进入市场,并拥有强大的制卡商队伍,如NEC、Fujitsu、Toshiba、ST等。中国IC卡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自1993年国家金卡工程启动後,IC卡在金融、电信、交通、医疗、公安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中国基本上只是处於应用层面,应用於「一卡通」的各型IC卡还必须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国内只是进行简单的封装。[nextpage]
虽然各国之间IC卡的发展与应用情况不同,不同类型的卡也各有优劣,但目前在中国上马的用於智慧大厦、智慧小区、校园管理等局部封闭系统中的「一卡通」系统中,采用哪种类型的卡已不再是最重要的难题,因为在这种闭环的系统中都有一个固定的资料中心,所有资料资讯都可在系统资料库中保存,卡片的授权、挂失、告警、撤消挂失等行为都可在资料中心实现,卡片只是单纯的资讯载体,采用何种类型的卡来实现「一卡通」,可由用户根据各种卡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影响选择用卡的因素包括∶读卡距离;卡片的厚薄;价位的高低;存储空间的大小等。而在公交、地铁等「一卡通」系统中,因涉及范围太大,且公交、地铁均为移动物体,无法实现随时的联网控制,通常称之为开环系统。在这种相对开放的系统中,IC卡的登记不记名,遗失後也无法挂失;拾到者可以动用里面的资金,并可继续存储新资金。应用於这类开环系统的 「一卡通」工程中的卡,就必须采用像Mifare这样的存储式IC卡。
中国进入市场晚,但应用发展领先
「一卡通」的发展与IC卡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与欧、美、日相比,中国IC卡产业进入市场较晚,但在应用开发上反而领先。深圳科松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周怡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认为,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虽然没有「一卡通」的提法,但他们在最初磁卡开发出来时便对磁卡的功用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早在IC卡出现之前,他们的门禁、考勤、停车场等系统已经运用磁卡进行管理,且随著时间的推移,磁卡应用系统得到不断的改善,现在已经运转得相当成熟,如果再投入使用IC卡管理,势必面临整个系统设备都要更新换代的问题,这无疑在成本上是一种浪费。而中国几乎没有经历磁卡管理时期,或说那段时间太短,根本没来得及普及,IC卡便铺天盖地而来,因而中国几乎跨过磁卡时代,直接就进入IC卡时代,这也是为何中国卡技术尚落後,但卡应用技术如门禁、停车场、考勤等一系列「一卡通」专案与欧、美、日相比反而呈现出领先景象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信用卡的管理、应用系统相当完善,人们习惯於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对类似中国「一卡通」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中国这麽强烈。当然,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新建的工程项目中也会顺应整个市场的需求,选用先进的IC卡式「一卡通」系统进行管理。
市场存在的问题
前期没有必要的铺垫,後期市场的快速膨胀式发展必然导致很多问题。现阶段中国「一卡通」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应用於「一卡通」的IC卡仍需依赖国外的核心晶片技术,中国企业多为生产、研发读卡设备、资讯处理设备及相应软体系统。尽管卡片的市场价格并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仍是阻碍中国「一卡通」工程发展的一个瓶颈。
2.中国对「一卡通」工程的检验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执行检验的部门也不统一。一般来说,某项「一卡通」工程的检验往往与该「一卡通」工程所附属的其他工程项目相关,例如门禁系统一般划分到安防领域,则相应的检验由公安部门执行;电梯控制可划分到消防领域,相应的检验可由消防部门来执行;其他还有建设部门、交管部门等等,均可以作为「一卡通」工程的检验单位。中国建设部正在考虑对整个「一卡通」系统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可以看到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标准出台,「一卡通」的检验也可以找到一个归口的「娘家」。[nextpage]
3.正因为「一卡通」的施工、检验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各商家为了争夺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不惜进行恶性竞争,市面上不少所谓的「一卡通」工程实际上功能单一,并不能真正做到「一卡通行」、「一卡多用」,而用户对行业的不了解,也容易被这种简单的「一卡通」所迷惑。
4.「一卡通」系统在升级过程中面临各子系统间的相容问题。如何实现各子系统间资料库的统一,如何实现同一发卡中心管理,如何实现卡、读卡器、相关软体的集成,以及如何实现「一卡通」与整个智慧化楼宇其他智慧化系统的衔接,是众多「一卡通」商家应该多关注的问题。
「一卡通」市场展望
中国「一卡通」市场正日趋成熟,在智慧化建设领域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有智慧大厦「一卡通」、智慧小区「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金融「一卡通」,下一步的开发目标将辐射到公交「一卡通」、城市「一卡通」这种较大范围的系统中,目前北京「交通一卡通」计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设计发卡总量八百万,涵盖公交、地铁、出租、市政(水、电、热、天然气)等;上海公交「一卡通」最终目标是覆盖上海的各类交通系统,如公交、地铁、出租、轻轨、轮渡甚至磁悬浮列车;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各大城市也在计划或正在试运行城市、公交「一卡通」系统。「一卡通」系统最终的走向是无论在闭环还是开环系统中均具有完备的可操作性和先进的系统概念,真正做到「一卡通」用於门禁、考勤、消费、巡更、停车、电梯控制、公交、银行等领域,各子系统间完全相容,系统的资料库管理、卡片授权管理统一执行。随著市场的不断拓展,对「一卡通」质量标准、工程监督、检验要求有统一的管理,以杜绝市场秩序紊乱、以次充好的局面。人们对「一卡通」的概念将逐渐了解、深入,对自身的需求也更为具体、细分,要求在使用卡的过程中更方便、快捷、实用。而随著电脑通信网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卡晶片技术的进步,「一卡通」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目前的「一卡通」的应用范围主要还限定在同一城市内(部分金融「一卡通」系统已逐渐实现跨城市运作)或较少的行业内,将来的某天是否会有联合众多领域的「一卡通」?是否会有跨城市运作的「一卡通」?甚至是否会有跨国际运行的「一卡通」?或者将来卡片是否将逐渐取代生活中的现金流通,成为一种特殊的通用的「货币」?这一切也许并不遥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