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
《指南》由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三大部分组成。
《指南》计划,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明确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导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
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建设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指南》指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 “A基础共性”、“B支撑技术与产品”、“C基础软硬件平台”、“D关键通用技术”、“E关键领域技术”、“F产品与服务”、“G行业应用”、“H安全/伦理”等八个部分。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三大类;
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合建设、算法模型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支撑,主要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数据存储及传输设备等部分;
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主要围绕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关键通用技术标准主要围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通用技术支撑;
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围绕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方面,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领域技术支撑;
产品与服务标准包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形成的智能化产品及新服务模式的相关标准,例如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
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进行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外界最为关注的安全/伦理标准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伦理等部分,纵向贯穿于整个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根据《指南》,其中伦理标准的研制方向是规范人工智能服务冲击传统道德伦理和法律秩序而产生的要求,重点研究领域为医疗、交通、应急救援等特殊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