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开幕。主题为“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每届大会议题都会聚焦网络安全。从“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到现如今的“智能互联,开放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成为主线。
当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是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人民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各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机构、终端设备不断有数据产生,数据中心与应用平台之间不断有数据的流转、共享,而网络威胁也无处不在。
在网络安全危害行为中,电信网络诈骗因其犯罪成本地、发生频率高、社会影响大,已经成为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从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犯罪分子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电信诈骗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并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仅2008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这四个省市因电信诈骗市民损失近6亿元。
针对这种非接触的诈骗行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人们熟知的身份确认技术便显得有些鞭长莫及,并且它们并不能体现人的动态变化,很容易出现面部信息、指纹信息被盗用等安全问题。
而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另一分支——声纹识别,是一种在认证时无须双方接触的技术,具有远程非基础、识别可靠且迅速、采集成本低等优势。业内人士常说,声纹识别可以让骗子“失业”。
当声纹识别建立起强大的声纹库,人民在接听电话时可以通过声纹准确知道通话人身份;即便无法确定来电人身份但如同“来电标记”一样,通过在骗子的声纹中标记,该声纹无论换多少电话号码,加入多少处理都无可遁形,警方也可以迅速将其缉拿归案。
为此,公安部提出要深化声纹技术在网络安全工作中的应用,及声纹识别电信反欺诈建设,加强音视频舆情监测系统建设和互联网音视频监管系统建。
针对电信反欺诈建设,目前国内的厂商以快商通为代表。快商通电信反欺诈解决方案以布控、预警为导向,通过声纹生物特征与语音内容多维识别,结合与技术侦查、自动监听等技术,将各种通信及语音中的声纹特征及语音内容进行实时、远程、非接触式的主动识别,在包含电信和互联网范围内实行有效动态布控、预警,消除潜在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目前,快商通声纹识别电信反欺诈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能成功应用在公检法与金融机构之中。
在公检法领域,智能声纹数据采集终端+智能声纹识别系统+智能声纹鉴定专家工作站+声纹综合实战平台,是快商通“声纹识别与身份安全服务”的四大拳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公安、司法、戒毒、检察院、监狱等领域,协助相关机构进行重点人员监管、刑事案件侦破、反恐、身份查询与核验,强有效地打击遏制了犯罪,为社会公众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在金融领域,快商通以“声纹反欺诈风控系统”为基础,通过建立金融黑名单声纹库,在信审等可能存在欺诈的节点中,利用声纹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当识别为黑中介、羊毛党等黑产,可及时提示、防范风险,有效防范金融欺诈。目前,该系统已率先服务于平安集团、交通银行、阳光保险集团、上海华瑞银行,落地国内银行、保险领域的大规模声纹反欺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