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参加了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20周年庆典。到今年1月,高新兴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对于安防领域来说,20多年的公司并不多见。当然高新兴在做安防之前,一直深耕通信行业,积累了较深的技术和资源。也因此,高新兴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安防企业,而是一家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2012年,高新兴切入安防版块,六年安防行业打拼,一系列的并购和项目落地,让这个原来在行业内存在感比较低的公司成为了物联网、智慧城市板块的新星。
因此也有媒体形容,高新兴基于此前的通信技术积累,打造了一个超强的AI大脑(人);而收购中兴物联(物)、中兴智联(车),也让他们对城市中所有场景的边缘智能都能很好掌握。而最新消息显示,高新兴在2018年底进行了新一轮战略调整和内部整合,在2019年将重点聚焦车联网和公安执法规范化两大业务板块。可以说,在智慧城市、物联网领域,如今的高新兴已经布下了一个大局并走在行业前列。
对于公司的掌舵人刘双广,因为很少抛头露面,媒体采访到的也少,一直感觉比较神秘。但从上市后一系列的并购、对赌,到业务线的大幅调整,似乎又能窥见潮汕人一贯的敢为人先、喜欢冒险拼搏的作风。今年1月,高新兴21岁生日过完没几天,约见成行,在高新兴的广州总部对董事长刘双广进行了采访,让我对于高新兴的很多疑问,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高新兴董事长 刘双广
并购:内生外延 服务于主体业务
长安事:熟悉高新兴是从几个并购的案子开始的,尤其是讯美。前年我们办的论坛上,您也参与了,也探讨到了企业内生与外延的关系。从我们看来,高新兴一系列的并购和产品线的拓展,在逻辑关系上似乎不强。这些并购本身是否是根据我们的业务循序展开?对高新兴的意义在哪里?是否符合我们物联网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战略?
刘双广:公司近年来的一系列并购肯定是根据我们的业务需求展开的,而且公司战略也是通过内生和外延式并购逐渐动态摸索出来的。
首先,高新兴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安防企业,我们还是定位自己为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早在2000年初,高新兴在业内首家提出“融合监控”概念时,就为公司埋下了物联网的基因。后续的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我们也都是很看重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在几大业务板块的应用。而且近年来,高新兴再次开启物联网化升级探索,通过外延式并购和内生式增长,旗下汇聚众多业内领先的子公司,从连接到应用,夯实高新兴物联网全产业链布局,并强化在公共安全、大交通、通信、金融四大行业版块的应用落地。
这与我们“一横四纵”的战略是相吻合的,也就是把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横向贯通到四大纵向行业板块,并延展升级。总体来说并购效果还是不错的。目前,高新兴在“一横四纵”战略的大框架下,进一步聚焦车联网和公安执法规范化两大业务板块。
长安事:为什么选择这几条产品线?
刘双广:每个企业要面对的首先是生存,先存活再发展。如果让高新兴再找一个像安防行业内以视频为基础的业务板块,已经不现实了。主航道既然是物联网,那就找几个用物联网的技术能够提供方案和服务的行业。交通、金融、公共安全和通信,这几个来看,通信不用讲了,这是我们原来的本业,有比较深厚的技术基础和优势。目前高新兴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主要发力点很清晰,即聚焦公共安全领域的执法规范化业务和大交通领域的车联网业务,也与国家整体大产业发展方向吻合。尤其是在车联网领域,V2X风云正起,随着自动驾驶、5G技术精进以及政策不断加持,车联网将迎来千亿市场空间,高新兴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拥有足够的产业纵深度。而在公共安全领域,高新兴具有20年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2016年,公共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新兴以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竞争力,打造了执法规范化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领域的潜力不错,可深耕的余地大,能让公司的发展有比较好的前景。
升级:应用+产品 重新划分企业布局
长安事:去年开始,部分安防企业调整了自己的架构和布局。刚才参观展厅的过程中,听高新兴的同事介绍,去年底高新兴也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请问是如何调整的?调整后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刘双广:是的,我们不久前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将原来的架构调整成为三个大的事业群,也就是公共安全、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物联网。产品和集成如果混在一起,两个都很难做到极致。那不如就单独分开,让做系统的做系统,让做产品的做产品。这样更专注,效率也更高。
长安事:那是否可以理解为,高新兴从一个我们熟知的集成业务公司向产品公司转变?这是出于什么思考做出的决定?集成转向产品,这里边的难度很大,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刘双广:其实高新兴从成立之初就有自己的硬件产品,前端后端是都有。只不过我们是系统型的产品,解决方案型的产品,但确实是有做产品的基因。
单纯的系统集成公司,做到30亿(营收)是一个瓶颈。但想从集成转型做产品,成功的企业也不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壁垒,但这往往也是机会。更何况我们这种既做产品又做集成的公司,我们也知道这两块是很难兼顾的,但我们更想去打破这些限制,走出高新兴特色道路,这也是一条差异化路经。
长安事:如果把业务划分到这几个事业群之后,您有没有这种担心,把原本能放量的业务给做小了?原来是做整个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现在就是把物联网方案仅仅应用在这几个行业里去,这个会不会越来越收窄?
刘双广: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从表象上看,我们好像把它固化在这个行业里。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量体裁衣。这几个板块的存量和发展空间还是很大,我们先做好再说别的。当然,今后也不排除还会扩展到其他领域,但至少现在这几个板块足够我们去好好做,当前我是不太建议去搞太多的行业。深耕行业,做深作透,才能把用户需求和技术、服务做透。这几个都没做到极致,再扩展意义也不是很大。
新趋势:做擅长的事 寻找差异化
长安事:过去三年,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在安防领域非常火爆,很多企业想把AI在安防落地,也做了很多工作。高新兴是怎么看待AI在安防落地的?您如何看人工智能的软件公司与安防企业的关系?
刘双广:高新兴在底层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比如深度学习、AR技术、大数据,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投入到了具体的应用中。我们也加入了相关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把自己积累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服务于中国制造。而且在这一大趋势下,我们一定会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
至于你提到的单纯的软件企业,也可以说是算法公司,我个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认为产品化的能力和对行业的深度理解是很高的门槛。就新兴的软件公司和安防企业对比来看,前者缺乏产品和用户需求理解的能力,所以与各行业应用型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而不是取代是比较好的模式。
长安事:2018年华为比较高调的进军安防,我们看到高新兴跟华为安防业务也一直有很好的合作。您对华为进来是怎么看的?高新兴跟华为是怎么一种合作方式?
刘双广:我一直比较看好华为进入安防行业。从他们进来,包括进来之后从视频云切入,是比较正确的。包括我们和华为的合作,在视频领域,他们以云切入,有一些项目落地的工作需要我们一起合作,模式就是这样的。
华为进入安防行业,还是存在着较大的竞争的。华为是做大产品的,安防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跟华为的基因是有些区别的,所以真要做的话要有特殊的政策才行。其实华为来安防,我们最大的期待是为这个行业带来价值。做产品、做方案、做项目,肯定能做,这点毋庸置疑。真正能为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创造多少价值,这才是核心。
长安事:近几年,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发展,前端设备数量越来越多,采集的信息量和数据量越来越大,除了元器件供应、设备、系统集成商、工程商之后,也许在两、三年内会有大的数据运营出现。高新兴其实是有这种运营的基因在里面的,您是否想过往这方面去做?因为这个市场可能会非常大。
刘双广:我们认为汽车电子车牌和车联网这块业务是可运营的,未来不排除在这方面去做深挖。而且电子车牌和车联网我们做的比较早,也有成功案例,确定性比较大,运营起来是有基础的。其他方面运营数据目前都不是太有确定性,至少目前不是太看的清楚。视频数据的运营,目前看不确定性比较大。视频监控里敏感信息比较多,大多数用于公共服务,政府部门把这部分数据开放给运营商很难。而且技术、管理难度比较高。
展望:做好自己 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长安事:从2018年开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政府性投资收紧,经济大环境压力比之前要大。高新兴做了很多公共服务项目,这种经济环境对我们是否有影响?
刘双广:宏观环境作为我个人来讲,有一些是很难预测的,但总体上还是觉得机会很多。我们内部开会的时候,我经常讲要审视自己。机会很多,但是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内功修炼的如何,自己能不能做好。高新兴强调技术是立身之本,在研发投入上,我们一直都很坚定,只要对创新永不满足,那么对研发就永不可省。在企业发展的路上,我们也强调要专注要聚焦,一旦下定决心,就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踩稳,而不是机会主义地经营企业。做好自己,带好队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一直走下去。这也是我对所有高新兴人的要求。
长安事:能够透露下我们18年业绩的情况?2019年对公司及三个事业部的期望如何?
刘双广:2018年的财报还没有发布,我也不能透露。总体上说,在我们的预计范围之内。2019年给高新兴定的目标,增长是比较快的。几个事业群都一样,要求保持相对较高增长,但对车联网和公安一些产品线的要求更高一些。
后记
采访中,刘双广一直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很多企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从聊天的过程看,这种低调谦逊是发自内心的。但年底完成的架构调整,以及对2019年制定的目标,也让人感受到了潮汕商人骨子里那种敢想敢做、勇往直前的作风。从集成向产品+集成转型的路并不平坦,但确实是规避规模竞争、走自己差异化的出路所在。希望高新兴能顺着“一横四纵”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的路,走的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