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公布了 2018 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包括学校在内的教育机构全国共有900 家入围。
调查显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表面山河北省入围学校最多,达到53家。但在这份调查将山东省和青岛市单列,分别为41家和37家,如果将两地并列,那么整个山东省的入围数量将为第一,为71家。
此外,北京有46 家单位入围,排名第五;而经济重镇上海的入围情况却强差人意,只有3所学校入围,排名最后。排名最后几位的还有青海(4 家)、辽宁(6 家)、广东(7 家),吉林、海南、兵团同为 9 家。
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披露的数据,参与此次申报的单位一共 1015 个,最终确定 900 家。其中有 400 多家中学、300 多家小学。
上海3家,广东7家,这结果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也在无形中揭露了我国当前中小学AI教育的现状。
去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中要求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今年 4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我国高校到 2020 年,要建设 100 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要建立 50 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已是我国的既定战略。
但是,当前的难题是,目前大学的AI尚且还在摸索阶段,未成型的AI教育并不能让中小学生“愉快”的接受。
再坦白来讲,在当前我国中小学 AI 教育实践中,学校内多开展的还是 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创新教育,专门的编程等教学还是以课外培训机构提供为主。像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比较复杂的概念,中小学生还不能听懂。
这意味着,我国中小学的AI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小学生本身,从简单到深入,切勿以“深度”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