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工信部公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其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在三年内,中国将初步建成适用于工业互联网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工业企业建设改造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还将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
到2020年底,中国要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平台。还将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
受访专家指出,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至关重要的起步阶段,这一行动计划为工业互联网的“三步走”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并详细划分了目标、任务及落实主体。中国工业互联网尽管仍面临不少挑战,但正在走向发展的“快车道”。
升级改造企业内外网络
上述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中国将建设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打造标识解析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同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突破核心技术,促进行业应用,初步形成有力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工信部电子一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两化融合评估总体工作组组长周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行动计划,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落地措施。后者是一个宏观的顶层设计,而前者在具体目标、任务等方面提出了更为细化的措施,专项工作组是落实这些措施的具体推进机构。
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计划的首项任务是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行动要求到2020年前,企业外网络基本能够支撑工业互联网业务对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的要求,IPv6改造基本完成;实现重点行业超过100家企业完成企业内网络改造。
根据行动计划,中国将升级建设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络,通过改造已有网络、建设新型网络等方式,建设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络。建设一批基于5G、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虚拟化(NFV)等新技术的测试床。
同时,支持工业企业建设改造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络,在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家电、信息电子等重点行业,部署时间敏感网络(TSN)交换机、工业互联网网关等新技术关键设备。
周剑介绍,工业互联网涉及企业内外两种网络,两者的发展现状与要求均有不同。工业内部原来也存在着总线等局域网络,在工业互联网中,这些网络需要升级改造,探索能支持更好实现数据互联的新的架构、新的方案。
外网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网络,原来的一种方案就是直接用既有的互联网,但在安全等很多地方不能够满足工业级的要求,需要考虑用新的方案来推动建设企业间的基于工业级需求的网络。
IPv6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周剑表示,工业级网络的应用相比消费互联网,在时延性、并发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IPv6是面向未来的网络,需要在工业互联网中进一步探索。
构建标识解析体系是第二项重要行动。其目标是,到2018年完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建,承担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机构职能,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启动建设3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020年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形成10个以上公共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
周剑表示,标识解析类似于域名解析,在海量设备联网的时候需要为网上的对象设置编号。因为中国现在没有根系统,工业互联网应用中最顶层的解析服务应该考虑一定的地域分布属性,所以中国需要建设国家顶级节点。
应培育航母级国家平台
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核心,平台建设是行动计划的第三项任务。
其目标是,到2020年前,遴选10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体系。推动30万家工业企业上云,培育30万个工业APP。
行动计划要求,编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实施指南,制定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指南,遴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平台。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春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支撑,也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中国必须培育航母级的国家平台。
在她看来,汽车、电子、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最有潜力建立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海尔等这些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典型,它们大都倾向于面向某一个垂直领域,拥有的用户及开放的资源还不多,尚难与GE的Predix、西门子MindSpher这些巨头进行竞争。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指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工业控制系统、高端工业的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平台数据采集、开发工具、应用服务等核心技术缺失;二是平台应用领域相对单一,缺乏第三方开发的群体,工业APP数量与工业用户数量的双向迭代和良性发展尚需时日;三是缺乏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资源汇聚效应。
她表示,核心技术、产业系统、安全风险等方面短板突出,高端工业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关键工业软件等供给能力不足,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技术薄弱,工业互联网服务和应用水平不够突出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此前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刚刚起步。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中50%左右由美国企业提供,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在平台功能、商业化程度、生态体系完整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行动计划要求,推动百万工业企业上云,组织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制定发布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录。支持建设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平台在产业集聚区的规模化应用。同时,编制发布工业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推动百万工业APP培育。
杨春立表示,工业云平台出现后,工业数据和系统正慢慢向云平台迁移。以前很多人认为,推动企业上云是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除了这两个优势之外,企业上云更能解决制造企业里面临的信息孤岛、集成度低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各环节的效率,并带来能力交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
周剑表示,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是关键。在引导应用方面,企业上云是从用户角度来着手的,APP则是从服务提供角度来着手的,就像苹果的App Store一样,这需要产业生态的培育。不过,相对于消费APP场景的通用性,工业APP的场景更为复杂和特殊,而且容错性低,这是工业互联网产业面临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