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上周更新的数字显示,预计到2022年美国国内的商用无人机数量将达到45万架左右,较今天的约11万架增加逾三倍。该机构还预计,2022年商用无人机飞行员的数量将突破30万,较目前的7万左右也增加逾三倍。在FAA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美国商用无人机和飞行员数量都将远远超过私人飞行员和相关的载人飞机的数量。
民航局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24407个,比2016年增长138%,预计2018年将突破3万人。
以上数据,意味着无人机正从传统的航空领域向社会各领域延伸,从娱乐飞行设备逐渐转化为一种涉及各行业的新形态生产工具。与此同时,无人机驾驶员也将作为一大突破点,吸引更多的无人机爱好者涌入,带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这预示着无人机全产业链的规模化和规范化趋势。
从2015年起,随着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技术越发成熟,其价格也“亲民”许多,3000元左右即可买到一款高清航拍无人机,最高可飞到500米的高空。与此同时原版高大上的无人机在普通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就变成了极客的玩具、飞行的照相机。有业内人士戏称,2015年以前无人机企业宣传必谈汶川地震、航拍钓鱼岛;2015年以后宣传则必谈求婚、送戒指。
也是这一年,深圳大疆无人机崛起带动了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爆发,一时间,入局者众,资本疯狂涌入。“只要在商业计划书上写上‘无人机’,无论懂不懂技术、有没有团队,几乎都能拿到天使轮。”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描述那场投资热潮。
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报告显示,2018年无人机市场的出货量将增长45%,其中商业市场应用增长速度较快。另外,据IDC预测,全球无人机支出将在2018年达到90亿美元(约合570亿元),而且预计将以比整个市场更快的速度增长,其5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29.8%。在整个预测期内,企业无人机解决方案将提供超过一半的无人机支出,另一半则来自消费级无人机解决方案。企业无人机将增加其在总开支中的份额,5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6.6%。
消费无人机市场逐步显露的同时,其缺陷却也越发显著。2017年爆发的“黑飞”事件让消费无人机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无人机规范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为进一步加大对无人机的规范管理力度,2017年5月民航局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自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2017年5月份开始,各地方省市和相关单位也陆续推出无人机管理条例或意见草案。
除此之外,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国家级无人机飞行管理专项法规征求意见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互联网交通运输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巍涛指出,征求意见稿对无人机的分级分类管理比较科学。与欧洲的三分类不同,在不建立评估机构的情况下,使用多维度、综合考量的方式对无人机进行分类,既能满足无人机管理的需求,也能符合人民群众对娱乐类无人机的实际需要。
结语:随着我国无人机监管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我国无人机产业正在步入安全、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