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三:智能制造是革传统制造之路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条革命之路不是简简单单的以机器代替人手那么简单。顾强强调,智能制造的内涵是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精益化,网络化,个性化,协同化、服务化、生态化,是全流程、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智能概念。“自动化制造需要构建一个工业互联网,在这个网络之上,我们不仅需要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这些模块单元,也需要智能机器、3D打印等成套的装备,工业流程的改进。基于数据的计算、执行反馈,实现整个智能制造。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现在的工厂已经与传统的工厂不一样,每个环节的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无论是在管理、生产、营销、物流环节都是在线上运行。从而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的计算、挖掘来提升工作。”
这里提到的数据与挖掘,也是海康威视及大华股份正在大力投入工业摄像机的驱动力,这并不是安防,这更像是智能工厂的组成部分,而安防双巨头的产品,成为智能工厂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变化重要转变。
顾强强调,在传统制造体系中(研发、设计、原型制造、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销售服务)环节中,系统将会越来越开放,无论是参与者还是代理者,企业要想方设法融入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当前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纯一个企业的竞争,是一群企业与另一群企业的竞争,是一个产业链与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是一个产业群与另一个产业群的竞争。在这样整体开放的制造系统和开放集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适应这样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坚持看到这里,那么可能也会问,如何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走上产业革命之路。其一是生产过程的升级,智能制造才是方向,其二是产品的升级,这是制造转型的核心,通过智能硬件提供更多的服务,其三是企业功能的升级,从OEM到ODM再到OBM(原品牌制造),其四是链条升级,转向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如安防企业中不少企业正在做的内伸外延。
笼统地讲,所有的一切都将以互联网+或AI+为主线进行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需要从基础层(显示、新品、传感器、云平台)、技术层(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硬件层(VR/AR/MR、电脑、手机等)、应用层,需要各层共同进步集体配合。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以下,如果一家企业强调通过自身研发实现人工智能,那是极度不靠谱的事,可以直接归属为资本市场圈钱的行为无误。
微软资深战略顾问管震强调,看到政策的红利,投身AI界的企业很多,但是真的要把产品变成具体的应用环境,并不仅仅是为了研究AI而研究AI便能实现,需要技术积累及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
观点四:2B会比2C更好赚钱
谈起智能制造,我们脑袋中会自动跳出各种穿戴设备、机器人等,但是至今让然没有哪家靠着这些智能硬件真正发展起来的,但在2B的市场中,似乎钱会更容易赚些。管震介绍,在一个工厂中,每年需投入500W成本在制造中,只要提高1%的生产效率,便能节省下看得见的账单中的50W,而看不见的账单(水电、机器损耗等)会高达100W,这个数行业的领导更会进行计算,而1%效率的实现,一点都不难。所以只要真正帮助到用户的方案,2B市场都会非常的欢迎。
而2C市场中,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产品制造,而是在于产品的运维。管震分析,当前智能家居厂商往往只单方面探索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但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上,基本就踢起了皮球,让用户体验受挫。“这就是产品缺少云技术及远程监控的不足,而改善这个薄弱环节需要机器学习及云技术双方的配合,远程通过对产品的监管,将发现的问题数据放在云端,机器学习自动运算,预测及评估出现的问题,并将结果告诉运维人员,做好维修准备。这对用户而言,是最好的体验。”对于这点笔者深有体验,至少家里的电视让乐视来修理,已经过了半个月,至今杳无音讯。
观点五:智能制造,安全是终极问题
安防行业只要谈到这个问题都会特别的小心,因为安全问题确实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此处省略几万字。
此处主要提两个人的观点,一是微软资深战略顾问管震认为,网络安全问题是终极问题,涉及到互联网、软件、硬件三方问题,如果一个团队要把安全问题做到极致,那么成本必然会到天花板,寻找靠谱的合作伙伴,能应对当前及未来问题,更能有效降低成本及让用户放心。二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便提出所有电子设备都有后门的观点,他指出这就像一个飞机的发动机,飞机飞到哪去,都不断有数据传回去,这是为了远程服务需要。
未来企业要想在智能制造浪潮中脱颖而出,需从自主标准、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自主集成制造、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自控资源、自创模式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值得引起安防企业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是,目前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没错,答案是是基础的零部件、基础的制造装备、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支撑平台、基础工业软件、企业基础管理,所以未来安防行业要转型智能制造一要取决于技术,二便是取决于基础领域的积累与提升。
(本文部分观点摘取2016中国(深圳)智能制造大会嘉宾发言,如有错漏及冒昧之处,敬请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