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区域城市群的交通管理作为焦点议题,从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两个角度讨论对智能交通管理的需求。城际快轨、航空运输、高速公路、水路航运等服务于城际交通。城市轨道、大容量公交、出租、停车场、慢行交通等服务于城市交通。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民航机场、码头、货场是城市之间的进出口,同时也是城市城际多种交通方式换乘转运的关键枢纽。
文/孙建宏(现任易华录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政策层面对智能交通产业的引导
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智能交通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政策是国家持续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它为智能交通保持巨大需求态势起到基础性作用。其次,数据开放、“互联网+”等为行业重组、甚至洗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第三,PPP政策引导或将导致社会资本对智能交通行业巨头显现产生重大影响。
孙建宏
智能交通系统结构及发展状况
从系统结构分层的方式来看,智能交通大系统主要由感知控制层、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包含:面向智能管理部门的管控平台/研判平台,以及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集)构成,还应考虑保障整个系统持续健康运行的系统运维管理平台。目前,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中发展较为完善的是感知控制层及单领域应用系统层。此外,交通信息服务在技术与资本的碰撞下,创新模式、迅速发展且取得一定应用规模。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研判平台及系统运维管理平台等尚处于探索实践、寻求落地的阶段。
在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中,关键设备包括了交通流检测、信号控制、视频监控、诱导发布、事件检测、卡口、电警等。相比较而言,交通流检测、交通信号控制、视频监控、卡口、电警几乎为项目建设标配产品,而交通诱导发布、交通事件检测属于小众产品,份额占比有限。交通视频监控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东方网力、中星微、天地伟业等为国内知名代表企业。交通流地磁检测领域,北京迈锐数据、无锡感知技术、天津顺通、美国先思占到地磁市场的80%以上;而信号控制厂商,国内有150家左右,海信、莱斯、华通、通翔、杰瑞等占比较高;电警卡口竞争门槛较低,但近两年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等大企业垄断优势明显。
随着物联网、RFID技术、标准法规、汽车电子车牌应用等的日趋成熟,透彻感知的理念将会逐步融入到智能交通系统设备中。传统感知设备与新技术融合、应用系统升级改造或将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产品技术创新也将为企业竞争带来新的契机。
智能交通产业最大需求与痛点
从传统业务领域来看,目前智能交通最大的需求是公共交通和停车服务。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分倚重自驾出行,公交出行比例仅占25%左右。面对十分有限的城市交通资源供给的可调配空间,发展公共交通、提高群体出行效率是优化交通体系的重点方向之一。另一方面,城市中处处显露的停车服务矛盾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又一大痛点。整合停车资源,提升停车服务水平,优化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必定是优化交通体系的另一个重点方向。
从信息技术角度观察,以下三个方面同样是目前智能交通领域存在的迫切需求。第一、整合交通大数据构建综合交通信息中心,基于数据智慧和系统智慧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决策能力,面向社会需求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第二、构建综合交通协同管控平台,在职能部门间发挥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管控效力;第三、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更贴近车生活的交通信息服务,更进一步发挥交通信息服务在破解交通困局中的优势。
然而,各个需求之所以迫切且长期存在,必有其根深蒂固的缘由。在整个交通生态链上,最大的痛点在于交通管理体制尚未贯通,体现为:掌握在职能部门手中的交通数据不能有序开放,区域综合交通协同在体制缺失的状态下难以施展。第二痛点在于大数据开发共享技术模式尚未形成共识,推进和落实有待实践探索。
智能交通项目主要商业模式——招投标
强化交通安全和改善运输效率是交通管理的永恒不变的两大主题,围绕着这两大主题产生了大量交通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招投标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切分,通过项目验收验收交付回款实现企业利润。
那么,影响智能交通项目招标结果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客户互信关系及对项目建设意图的理解。客户关系是指历经磨合,建立在双方之间的经济偿付能力互信、技术服务能力互信、施工组织能力互信等。对项目建设意图的理解包含了三个方面:
(1)对项目建设意图的准确理解,以正确完成投标方案编制。具体是指对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建设范围/系统运行生态环境、重点设备及关键技术参数、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准确理解,及在方案设计关键环节的落实体现;
(2)结合系统演示进行现场讲标。近两年招投标过程中一个不断强化的环节就是:要求投标人在限定的条件下,结合系统原型演示,清晰准确地向评审专家讲解系统全貌及重点环节,呈现令人信服的设计组织方案。演示讲标已经成为影响招标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3)隐含在招标文件中具有灰色排他性的商务技术条件是影响项目招标的“地雷”。破解几率很小,需要有高超的组织智慧。
其他重量级的影响因素就是投标价格和招投标规范操作过程,这里不作赘述。
行业界限逐渐外延 新模式值得探索
在国家PPP政策法规的促动下,智能交通领域部分“专业性强、个性化需求明显、面向社会服务,以及需要提供云服务(随时随地+按需取费)”的业务及商业模式也在加快探索、创新、实践,尝试采用由专业机构运营、对外提供技术或信息服务的运作模式,例如:交通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公众交通信息服务、交通控制优化服务、交通系统运维等。
交通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或将以省或重点城市为单位,在依法依规及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与众多第三方有偿对接、授权获取和出售交通信息及技术服务,依托自身的业务分析能力、计算环境、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和计价服务体系,获取适当利润。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已经深入人心,需要进一步聚合信息资源,挖掘提供避堵、安全、换乘、车生活等更为丰富、贴近需求的信息内容。
交通控制优化服务是业界最先由专业外包团队承担的商业模式,当前的改善方向有两个方面:其一,充分发挥大数据智慧,从系统内部进行瓶颈分析预判以及优化评价;其二,充分发挥移动互联众包力量,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瓶颈分析和优化评测。
交通系统运维云是指由专业机构以技术服务的方式承担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运维管理,保障系统持续健康运行。此概念由提出到被关注,历经三年,已开始有部分项目落地实践。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扭结更多用户,形成运营规模;扭结更多设备厂商,提供充分的运维能力。
系统集成仍然是各地智能交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系统集成方面普遍存在的需求是依托行业主导机构,联合行业骨干企业,尽快形成标准规范,保证系统之间对接安全、规范,保证系统规模、功能可扩展。
高速、城市交通、轨道交通、航空智能交通项目利润情况
“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板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基于“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战略方向,预计在“十三”五期间,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继续。
在公安交管全国主干公路网防控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路网信息中心建设等行业信息化导向的催动下,必将加快全国多级联网平台的延展和大数据应用的深入,高速和城市交通还将持续涌现大规模建设项目。从整体情况分析,公路网交通集成项目和城市交通集成项目在历经十年的项目建设实践,业务模式和技术产品趋于稳态,利润趋于中低端。但面向区域综合交通新需求的基于大数据深度研判的应用类项目,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相对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航空智能交通项目近年来发展态势迅猛,市场规模更大,市场竞争尚未呈现白热化状态,利润空间相对较好。
如何充分利用现存交通资源?
从完整意义上讲,智能交通管理包括交通资源调配、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资源供给三个方面。以下观点主要从第一方面展开讨论,即:如何充分利用现存交通资源。
城市交通管理的三大需求
城市交通对智能交通管理提出的直接需求是高效、安全、舒适。一直以来,交通管理将安全摆在第一位。但纵观目前城市交通,堵塞低效成为普遍现象,交通事故以小、微事故占绝对多数,高效出行取代交通安全成为首要需求,其次方为安全与舒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阶段,“高效”对应到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将体现在两个重大的变化上。一是在职能管理主线上, 须将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协同运行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在激发公众智慧上,交通信息服务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须在信息关联、业务融合、用户体验上继续创新。
要实现城市综合交通协同运行,首先需要营造优质的交通路网基础环境,需要持续优化随交通流动态特性相一致的路权分配关系,使主体交通需求与动态路权分配关系在时空变迁节奏上相匹配。在此基础上,以加快形成高效公交(eg:轨道交通、BRT)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交通枢纽便捷换乘为主,兼顾构建“远中近-快中慢-行停换乘”相结合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提升主干路网的运输效率。第三,要下大力气研究缓解冲突点段的治理办法,改善重要关节点的瓶颈效应。
城际交通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强调城市交通出入口的高效集散。对于长途车站、火车站、民航机场、水运码头、储运货场等,考虑的关键是客货对象的高效集散,旅客、货物迅速有序集散,不能发生持续性的淤积滞留;
其二,在途客货运输对于高速路网通行中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是首要需求。由于在途客货大小车混行、高速行驶、疲劳驾驶、恶劣气象等因素,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严重,所以安全有序是城际高速公路交通的重中之重。其次是交通事件的快速发现和迅即救援,要通过系统创新和机制创新,落实中心与路面纵向协同、部门间横向联动的处置机制,将事故损失和交通影响减少到最低。另外,高速路网相对与城市路网而言格局简单,道路封闭、出入口相距较远,所以在应对假节日出行、恶劣气象及突发重特大交通事件时,要通过多种交通组织方式实现提早分流和协同管控。
充分发挥交通大数据产生的系统智能 实现精准调控、主动管控
面向朝气蓬勃的大数据应用环境,无论是在城市综合交通,还是在区域大交通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交通大数据中心,发挥信息共享融合、扭结关联所激发的数据智慧和公众智慧,在建设或完善“平战结合-平时为主”、“关注全局-突出重点”的业务管控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时,必须将“信息精准、主动预警”的“系统智能”渗透在新平台的各个层面、新应用的各个角落,才能更好地落实“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
从“十三五”战略规划 透析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方向
从国家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格局来看,智能交通产业将有两个大的发展方向:其一是现有综合交通格局在横向扩张和纵向关联,其二是培育全新的智能交通体系。横向扩展是指区域综合交通将成为重点方向。纵向关联是指依托大数据资源形成的“数据智慧”。全新的智能交通体系是指车联网、智能驾驶等新一代智能交通产业。
区域综合交通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战略性方向之一。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机动化的社会需求将持续升温。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将由“极化带动(一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向“区域协同(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互补、资源利用模式转变&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转变,与之相伴的智能交通重点方向必定是区域综合交通,也就是说:智能交通格局将向横向扩张,需要解决密切关联的城市间的交通效率问题,需要考虑综合交通模式间的协同问题。
解决新问题需要有新的着眼点和新思路。所以,依托综合交通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智慧”,通过区域交通协同产生的“系统智慧”,优化信息服务和落实数据开放产生的“公众智慧”,将会把智能交通产业格局引向纵深方向。
另一个崭露头角的全新方向就是车联网、智能驾驶等。面对日趋复杂的交通态势,无线宽带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迅速与智能交通相结合,通过车联网构建智能交通全新运行环境,通过智能驾驶打造全新交通工具。这种全新的智能交通业态将颠覆性旧有的交通业态,将智能交通带入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