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迎来实质性的推进期,由住建部牵头的首批90个、第二批103个共202个试点城市已经公布,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将进一步加深加快。另外,由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上报国务院,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正在进行。
智慧城市主动驾驭 安防三大重镇地各有方针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截至2013年3月,我国345个地级市/州/盟及直辖市中,已经有199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比例超过了50%。8月1日,住建部公布了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住建部确定的试点城市已达193个,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一轮热潮。然而智慧城市所涵盖的领域范围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逐步实施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与完善。
总体来说,智慧城市的关键在于主动驾驭先进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借助新一代的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人工智能(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在实践中,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全球智慧城市的推进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取向和建设路径。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目前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正处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战略阶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突出,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各城市纷纷抓住机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抢占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
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实力雄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示范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研发、制造、示范基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支持。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受到了政策的刺激与支持得到快速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示范项目,为当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实际的经验和基础,拉动了该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
珠三角地区人均GDP位居所有城市群之首,是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密集地区,城市信息化建设基础好,水平高,RFID及M2M应用广泛。广东省统筹安排,出台了智慧广东的发展规划,依托原有高水平的信息化基础,抓住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机遇,启动建设一批智慧城市,大力促进物联网应用。
中西部地区在建的智慧城市包括重庆、郑州、武汉、西安等一共24个城市。国家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等,各地区的中心城市,如重庆、成都、武汉、昆明、贵阳、西安,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借助政策扶持,发展相关产业,建立产业基地及园区,聚集相关企业及人才,以此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而东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在于以信息技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塑造城市品牌。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宣传推广作用,力争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投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增强招商引资资本。
智慧城市推进应注意哪几个方面问题?
我国目前已有几十个城市或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着重点多在于现实应用,其中关注于能够短期内形成经济拉动力的信息产业、物联网等。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以光纤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阶段,个别领先城市开始从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阶段迈向具体智能应用开发部署阶段。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高起点建设示范城市(区)。欧洲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选择特定点进行示范开发是目前较普遍的做法。示范城市建设对探索智慧城市在投资、技术保障及网络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重大意义。具体选择可以考虑兼顾老城和新城。选择老城示范,主要检验智慧城市对于城市更新和城市核心功能释放的助力效果;选择新城示范,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新城破解功能塑造和吸引力瓶颈,应强调通盘考虑、全面设计,整体试验智慧服务、智慧经济和智慧资源开发等各类应用的接口。
其二,科学选择城市智慧应用领域。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一方面是指空间层面难以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指应用领域难以全面开展。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涵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但尚无城市可以实现全领域覆盖,而在应用方向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结合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导向,可重点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的智慧应用。
例如,我国城市的发展正逐渐由“建设为主”进入“建管并举”的时代。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配合以更好的城市管理体制、理念和平台保障城市社会的良好秩序将是重大课题。重点包括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市政、水务以及市容等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市场信息平台,智能水网和智能电网,安全生产,灾害消防等智能化系统。
又如,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而不少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发展的态势将日益严重,市民医疗是城市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看病难”刻不容缓,重点包括以下智能化工作:一是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连通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二是按照相应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建立涵盖市民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三是建立辅助决策和协同医疗服务系统,支撑用药智能提醒,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为制定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辅助决策;四是建设市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个人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资源网上查询和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再如,交通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感知手段,加强交通各行业间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提高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为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非常有必要。目前而言包括三大服务系统:一是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城市实时道路通行信息;二是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时提供公共交通各类运行动态信息和客流数据、公共停车场信息采集等;三是交通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整合这种交通信息数据,及时进行交通管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服务。
其三,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行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先期试点的过程中,谋求投资的多元化、技术的完善化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从国际已有智慧城市的开发运作模式看,可有多种模式。但在智慧城市方案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导、国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
结语
智慧城市建设推进速度最快将在数字城市管理、智慧医疗、建筑信息化、安防、地理信息应用等领域,在这些领域的系统集成厂商、软硬件提供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将会极大受益,业绩确定性也最强,其建设无疑将拉动我国信息消费总量,也将拉动安防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