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农田只能依靠人车巡查吗?不,现在只要在手机屏幕或平板电脑上的专门软件上轻轻一触,白云区10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能通过“千里眼”实时监控,还能操作旋转、放大、录像。作为全国15个试点之一,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白云区分局在2012年8月建立了土地视频监控网,15个监测点分布白云区农地要塞节省了动态巡查的人力物力投入的同时,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实现监管方式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在国土资源部检查验收中受到部领导充分肯定。
手机软件轻轻点 千顷土地掌握中
日前,记者随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白云区分局执法监察队来到镇湖村“绿田”监察点。驶过长长的田埂路,一根十二米高的白色直杆竖立在水稻田的一角,杆顶安装着一个小巧的摄像头,正缓慢地转动、扫视四周的农地。监察队负责人拿出安卓系统的智能机,点击监控网的小图标后,摄像头摄录的农田画面通过3G网络实时传输到手机屏幕上。工作人员用手指轻触屏幕上的“旋转”、“放大”图标,目不可及的远处细节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据了解,该土地视频监控网络从2011年8月开始调研、沟通、选址、安装,2012年8月投入使用,全区15个监测点都装配了高清彩色摄像头,具备37倍光学变焦,大部分安装在 30米至40米高移动公司信号网络基站上,少部分竖立12米高的视频杆。天气良好时,可视半径达到1.5公里。
据悉,白云区是全国15个土地视频监控网建设试点地区之一,该区细致调研优化建设方案,结合南方丘陵多、城乡结合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租赁互享方式,即由中国移动公司出资安装设备,监管部门通过租赁方式,只需交纳网络流量费用,克服了建设费用较高的弊端。
目前15个监测点设置在基本农田分布集中、管理难度较大的重点地区里,分布在镇湖村、清河村、清湖村、长岗村等地,监测范围达到105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3%;监测基本农田面积24平方公里,占全区基本农田面积的28%;监测耕地面积29.4平方公里,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
人力成本大降 解决取证难题
执法监察队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过去,耕地和基本农田监控主要依靠执法人员驾驶车辆动态巡查,但地广人稀、疏漏难免。以白云区人和镇为例,镇国土所只有4 人,却要监控25个行政村、74.4平方公里面积、2467公顷耕地,以往巡查整片区域要10天的时间。线路之间有盲区、地块之间往往有遗漏。
同时,动态巡查的成本高,费时费力。白云区共有50辆巡查车辆,年巡查里程约150万公里。实现视频监控网后,全区30%耕地面积被覆盖,极大地节约了车辆维护、油耗及人力成本费用。
“取证难是传统农田监控的大难题。有时在巡查间隙,发现违法用地时其填土面积已经扩大,甚至开始建设。但真正执法起来,却发现苦无证据,没有人愿意承认。”执法检查队负责人说。通过实施视频监控后,违法用地被遏制在萌芽阶段。从2012年8月至今,通过视频监控网络监控预先阻止违法次数12次,由于发现后及时到现场制止,至今未有实施得逞的违法用地。即使以后有违法用地行为,也能通过保存的监控资料中的行为人、车辆、正在建设的构筑物等资料证明其违法行为。
竖立的视频杆还能对有不良意图的人起到震慑作用。据人和镇工作人员表示,以前田间陌头常常有人驾驶货车偷偷倾倒余泥和废料,很难捉到人,安装视频监控网后,这类行为基本得到遏止。
1小时内到现场 核查GPS坐标
在安装摄像终端的同时,移动公司专门开发了配套监控终端软件,能实现摄像头多画面轮播、摄像头云台操作、设备智能管理维护、视频联网互通等功能。这些终端不仅安装在分局的专用视频监控室和9个属地国土所里,还能在装有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上使用。基层执法人员只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就能实时监控到白云区千顷土地。
在白云区国土房管分局视频监控室,执法监察大队也有专人负责跟进视频监控。9个地属国土房管所另有专人负责视频监控,每天填写监控记录,一旦发现疑似违法行为,10分钟内向执法监察大队及负责人报告,1小时内执法人员到达现场,确定GPS现场坐标,核查是否有合法用地手续。立案处理的,10个工作日内将调查情况整理上报执法监察大队。
今年6月10日,白云区国土房管分局通过太和镇沙亭村的视频监控站点监测到位于太和镇沙亭村第七经济社“庙岭”地块处有涉嫌违法建设。监控画面显示,现场有一栋正在建设的两层框架结构房。经过核查,该地块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涉嫌违法建设。确认违法事实后,监察执法队将情况转给城管部门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