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京望京地区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校园面积较小,唯一的学生公寓是一幢16层的高楼。在平安校园创建中,学院探索出物业公司服务与学院监督相结合的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模式。
走进学生公寓大门,右侧的会客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的单淑云大姐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设立会客室的目的是出于安全考虑,在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公寓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亲朋好友会客的需要。”
在公寓里,记者还发现了一些强化安全管理的细节,比如,在每层楼的公共洗漱间都安装了大功率的电源插座,既能让学生用上电吹风,又能有效禁止他们在宿舍内用大功率电器。
不过,最能体现学校安全管理理念的,还是学校的一项制度创新,就是辅导员入住公寓值班制度。公寓七层正对着电梯口的4个房间就是辅导员的宿舍,学院每个系都安排一名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
法律系的胡剑已经当了7年的辅导员,由于经常在学生公寓住,学生们都叫他“胡老大”。前几天,胡剑发现一名学生因失恋情绪低落,他和系里的党支部书记一起和这名学生谈心,还拉着这个学生与他一起做事务性工作,不经意间解开学生的心结,最后,这名学生终于走出失恋的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创新之举正是北京市在高校平安校园创建中大力倡导的结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把管理创新作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灵魂和主线。”唐立军说,“为此,我们在基本标准150分之外,附加了10分作为特色创新工作加分。”
正是在政策引导下,平安校园创建启动两年多来,一批安全管理的创新成果在高校诞生。比如,北京林业大学注重与公安、消防、交通、城管等执法部门的沟通配合和有效联动,联合采取行动,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秩序。
有一段时间,北林大西南门外小商贩长期占道经营,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学校以平安校园创建为契机,与学院路街道综治办、城管、派出所等部门联合开展清理行动,终于消除影响学校安全多年的顽疾。
再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于2010年11月在全国高校保卫系统中率先成立了实体性的服务中心――户政报警服务中心。中心集综合值班、校园110报警求助、户籍管理服务、机动车停车证办理、民警工作室等功能于一体,可以为师生提供更规范化、专业化、便捷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全员参与,构建长效安全机制
“平安校园创建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简单视之为保卫部门和学工部的事。”唐立军说。
为此,北京市要求高校发动全员参与,各部门、各院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断巩固完善全校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体系,构建长效的安全工作机制。
在北京高校中,首都师范大学的多校区办学实际,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为此,学校在平安校园创建中,大胆探索形成了“垂直领导,区域管理,联席共建”的多校区安全工作模式。通过“垂直领导”,学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保障有力、上下有机联动的安全工作模式。
“我们在各分校区都设置了综合保卫科室或安全管理办公室,承担校区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程诗敏说,“各校区与校区内院系、单位、后勤等各部门,每学期初召开联席会,对校区内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协调部署,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在首师大,能体现学校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做法还有,学校通过多年努力构建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学生”五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机制。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郝梦迪对记者说:“大学的安全管理最核心的是关注学生的健康,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确抓得挺扎实的,像我这样当过心理委员的学生,每个班不止一人。”
与首师大一样,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也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安全管理中,学院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组建了大学生治安服务队,每天晚上对学生公寓各楼层进行安全巡查。同时,还组织学生公寓安全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学生公寓安全志愿者”活动,在学生公寓各层招募安全监督员,配合物业、学校做好公寓管理工作。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千名宿舍长培训计划”,每年对学生宿舍长进行轮训,培训分制度规定、工作研讨、拓展训练、自救互救、心理健康等五个单元。通过培训,宿舍长能积极参与宿舍安全管理,并带动其他同学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唐立军在总结高校全员参与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时说:“高校要尽一切力量把广大师员工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到创建平安校园的实际行动中来,让这项工作为最广泛的师生所支持、让最广泛的师生所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