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连锁性和城市灾害后果的严重性更加突显。尤其是在城市市区或靠近城市的正下方所发生的地震灾害,往往是“一灾诱发多灾”即出现灾害的连发性和复合性。它的特点是地震所引起的一连串的灾害,有时比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更严重。
安防救援争分夺秒抓紧黄金搜救72小时
大地震往往造成水、电、油、气、通讯、道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毁坏,不仅损失重大,同时导致城市功能和社会秩序局部瘫痪,增加了地震救援的难度。
例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并引发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使道路、桥梁、通信等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形成多处堰塞湖,威胁着下游城镇的安全。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对被压埋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并进行急救医疗。根据救援队的任务性质,救援队员将以各种类型的倒塌的建筑为武,将承受危机四伏各种环境因素的威胁与挑战。因此,救援队员必须对救援现场的环境因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方能知道解决救援现场的问题,需要什么样性能的安防装备和救援器材。
争分夺秒:进行有效搜索和救援
大震巨灾救援阶段要持续200h左右,而且救援一旦展开将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对救援人员的素质和安防救援装备的性能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历次大震巨灾的救援实践告诫我们,研发被压埋人员的快速定位技术、改进营救装备技术性能、提高救援人员个人防护技术及装备水平是实现科学、有序、安全、高效救援的重要条件。
(1)生命探测仪:搜索装备的配置要注意功能的兼顾性。例如:在现场嘈杂、余震不断的环境中,音频生命探测仪探出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在堆积较高、人员压埋较深的废墟中,视频生命探测仪(蛇眼)就很难伸入废墟内部发现目标;雷达生命探测仪理论上可对较大规模的废墟进行成片探测扫描,但实际结果并不理想。在危险和有毒有害环境中,可以选配搜索机器人。但是,有线的机器人在倒塌废墟中行进常常会发生导线缠绕,而影响搜索进程;无线机器人在倒塌废墟中因为钢筋等金属所产生的屏蔽作用会导致机器人失控。
(2)侦检仪器和预警装置的配备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前面已述,大地震会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危险化学品和煤气泄漏,余震会造成房屋的二次坍塌。这些危险因素时刻威胁着救援队员和幸存者的生命安全,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必须要加以严密的监控,才能确保行动安全。
(3)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必须坚固(防割、阻燃)、耐用、穿着舒适,并满足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作业的要求,同时应选配一定数量的防化服和防辐射服。
(4)配强通讯装备。大震巨灾,如:汶川大地震造成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瘫痪,通讯功能中断。信息就是行动命令、信息就是生命的希望,如果应急通讯系统不畅会给救援行动的指挥协调带来巨大的难困。应急通讯装备的配置应最大限度的实现指挥部的行动命令与救援信息的上传,队伍与队员、队员与队员间的互联互通。常用的解决方案是海事卫星通讯系统和集群通讯系统。
与时间赛跑:地震预警为雅安主城区争取了五秒
地震预警并不同于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有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通知;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在地震波到达受害地表、造成破坏之前发出警报。
对于此次地震发生后7秒,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便发出预警信息,显示四川芦山6.4级地震,成都主城区烈度4.6,为该市提供了28秒避险时间。该地震预警信息也通过手机、计算机、专用接收终端、微博等进行了同步发布。为巧家县部分地区、昭通市等周边区域提供了几秒到几十秒不等的预警时间。
数分钟后,经中国地震台网公布的信息确认,当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与此同时,该地震预警系统还对该地震后发生的数次地震进行了成功预警。
据介绍,地震预警是通过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少地震灾害特别是地震次生灾害的技术。研究表明,通过地震预警能在地震到来之前为大家争取到更多逃生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在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将大大减少。
这次四川雅安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这家民间机构的预警信息,给雅安主城区争取了五秒的时间,给成都主城区争取了28秒的时间,相信有很多人能从中获益。至少从技术上,有理由相信,能开发出长城防火墙的中国也能建立起正式的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中国不仅应该学习国际地震预警系统,还应该学习其全民普及的防震自救教育,日常的逃生训练,规范有序的救灾体系,政府媒体对震灾的应对与处理,以及牢固的建筑标准与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