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智慧城市的申报工作还没有结束,但已经有个别城市先行一步,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
常州“智慧城市”将结合常州市产业基础,立足常州实际,以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特色,以产用互动为路径,解决转型发展、民生保障、城市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成为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运行以及智能制造为标志的智慧城市,打造一流的智能制造装备名城。
常州市的规划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江苏省信息化条例》、《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等编制,是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年限2012-2016年。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武汉市全面展开。”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长清表示,“今年8月,武汉市审议通过了《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到2020年,总投资将超过816亿元来建设智慧城市。”
武汉在国内首次将“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纳入“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立智慧的社会公众服务系统,建设社会服务网站群,为居民提供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把各个社区连接起来,实现社区与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借助互联网,及时向公众传递各类实用信息。
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试点项目引入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宽带互联网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充分整合、延伸并扩展医院现有信息化系统,创新医疗服务方式,实现了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移动查房、医疗物联网示范应用、院内一卡通等,并尝试开展医疗云计算平台建设,集中体现了“智慧医疗”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与技术的完善相比,制度建设同样重要。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姜春海表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市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智能化,智慧城市也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智慧城市建设重在应用,重点在制度而非技术。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凸显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体系发展的现实意义,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到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其次,智慧城市建设要有智慧产业体系做支撑。再次,智慧城市建设要强化在城市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创新应用。
在刚刚结束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呈现阶段性特征、各个城市积极探索应用、未来发展展望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中国智慧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与愿景。杨冰之指出,近几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已经被国家高层认同,除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无疑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和执行举措层面的科学实施。
杨冰之的看法与姜春海相近,他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一张白纸也可以,关键在于理念,如果智慧城市是一项高效益、高回报率的投资,政府不花钱也有人做,智慧城市建设如果说不清效益,就不能保证投入的可持续,智慧城市的评估、项目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杨冰之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关注点是:一是互联,大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二是协同,注重人的参与,虚拟与实体间的协同;三是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四是可持续,绿色化、低碳化、治理机制的可持续化。
杨冰之表示,智慧城市是奠定城市发展的新平台,将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智慧城市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理念、模式、创新和目标,也是对传统城市的改造和新生。智慧城市内涵需要深化,发展需要思路,行动需要清晰,应用需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