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车牌识别技术发展来看,其技术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①前端抓拍 + 后端车牌识别处理;②前端抓拍 + 前端工控机车牌识别 + 后端平台电警分析处理;③前端抓拍 + 前端工控机车牌识别和电警分析 + 后端平台应用;④前端抓拍 + 前端车牌识别 + 前端电警分析 + 后端平台应用。
现在较多厂家的技术仍驻留在第二、三种形态,行业内只少数有相当实力的厂家才有资格采用第四种技术的形态,其将抓拍、车牌识别、电警分析,包括车检、灯控和网传,统统集成一体,用户看到的只是一台比常规摄像机稍稍大一点的车牌识别电警专用“一体化摄像机”,其可直接入网,与各类平台联网,上传车牌识别和电警分析结果等等信息。
车牌识别和电警专用“一体化摄像机”,今年有哪些变化呢?不妨看看。
1、受测摄像机都采用大靶面CCD(如索尼1/1.8"),单车道选用200万像素(1600×1200),三车道选用500万像素(2448×2048),整机为嵌入式一体化结构和高性能DSP,无论是白天或夜晚低照度环境下,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图像质量,车牌显示清晰、强光抑制功能十分显著,色彩也可还原准确,确保了车牌识别效果。
2、受测摄像机都采用超低功耗、无风扇和独特的散热设计,可以看到除规格化的外部接口外,整机基本为全封闭,仅靠机器壳体自然散热,但却能确保在-10℃~60℃温度和恶劣室外环境下,摄像机仍能保持7×24小时连续工作,有厂商统计数字显示,其防尘防水可达到≥IP55标准,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可达到≥20000小时(833.3天)。
3、受测车牌摄像机都能兼容2~3种抓拍触发方式,其包括地感线圈车检器触发、视频检测触发和雷达触发,并可实现触发方式手动或自动切换。
现在的车牌识别地感线圈车检和雷达触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且视频检测技术也日趋成熟。有厂商统计数字显示,地感线圈车检技术触发车辆图像捕获率可达到≥99%;视频检测技术触发车辆图像捕获率可达到≥95%;全天候车牌识别正确率可达到≥95%;抓拍和车牌识别总时间≤200ms。现在的算法特点是车牌定位率比较高(≥98%),数据库资源丰富,除能识别全部各类型的国标车牌外,还能为用户定制特殊车牌的识别(如港澳和外国车牌)。
4、车牌识别技术比以往技术不同点主要表现为:①算法适应性大大增强,一套算法能用于各类应用,如卡口、电警、收费站、交通信息、各类单位部门出入口、住宅区出入口、停车场等,不像以往各用各算法,从而各算法都不能适用瞬息万变的应用变化;②能支持小车牌和摩托车牌识别。所谓小车牌,即抓拍的车牌字符像素点小于100点,按常规要≥100点才能识别,而现在的算法,小车牌只要满足≥80点、摩托车牌满足≥60点都能识别。③现在的算法还能支持车辆驾驶员人脸抓拍采集、非机动车和道路行人面像型体抓拍采集比对和检索,系统平台能支持在卡口等关键部位对嫌疑车辆和嫌疑人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布控。
5、一个完备的车牌识别系统决不是孤立的系统,其必然也必须要与各类应用平台结合,并在各类应用中才能凸显出其强大的功能。
从a&s《安全自动化》测试中看到,车牌识别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是:具开放式平台架构和特点,兼容各类型平台,能与车管库、驾管库、嫌疑车库、盗抢车库、交通信息等平台无缝对接,能实现多种功能,如布控车辆自动报警、车辆行为轨迹刻画、跟车关联性分析、假套车牌分析、高危时段车辆报警、嫌疑车辆报警、区间测速、车流量统计等,应用非常广泛,这也是以往的车牌识别技术没有的。
虽然现在的车牌识别技术已有长足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比如研发非可见光识别技术、再扩展应用环境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