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安防产业虽经过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是本土安防企业和国际先进安防品牌相比,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或潜在进入者加大对研发、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的投资力度,增强国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据统计分析,延伸产业链将是安防市场投资的主流方向。
“十一五”期间中国安防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安防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同样,整个产业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安防产业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11年行业总产值达到了2300亿元,较2005年增长18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9%。就行业产值来说安防产品产值将达1000亿元,安防工程与服务的产值以达到13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增速达17%。总结“十一五”期间安防产业巨大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对内投资和政府采购。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内投资,4万亿的投资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启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推出了“3111”工程和“安全城市”等项目,正是这些以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政府采购项目加大了市场对安防产品的需求。公共场所、奥运场馆、政府机构等重要地点和公共场所,都是安防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同时,由于国内人民收入的增加,民用安防产品的需求也大大提升,很多高档社区和高档别墅的兴建拉动了民用安防产品市场的增长。与此同时,安防运营业务也渡过了存活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接受。如此大的增长需求,也带动了安防产业的潜在的竞争者不断的加入,使得IT、家电、电信等行业中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进入安防行业,从而加大了安防产业链上各环节(硬件设备、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方案和工程安装能力)的供给,当然这也加剧了安防市场的竞争程度。目前安防产业已经形成了周界防范、视频监控、电子查询、门禁系统、家居安防、公共广播等六大应用领域。六大领域之中,对市场属性、主流产品、供应商概况、核心竞争力、销售模式和市场容量几个维度进行细化研究,形成以下对中国安防市场的分析:
tu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安防市场处于“整体市场结构布局合理,产业链各环节较为均衡;安防产品种类齐全,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有所增大”的局面。领域不断得到拓宽,已经形成了涵盖个人安全、家居安防、社区安全、城市安全、应急指挥、环境安全、行业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等十大类细分应用领域的“大安防”的局面,为各类终端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了专门的系统解决方案和独具特色的产品。已经形成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对讲、防暴安检、巡更巡检、实体防护等几大类上万种系列产品。通过引进国外产品、吸收先进技术及加强自主开发,国内安防企业的科研水平获得了快速提高。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安防企业已经占据了国内安防市场份额的70%以上,有一千多项创新获得国家专利,打破了此前由国外安防巨头垄断的局面。在中低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方面,许多技术都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数字化视频、卫星定位、生物特征识别等高新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总体而言,在低端市场上,国产品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低价恶性竞争,产品获利能力较差;在中端市场上,国产品逐渐参与了竞争,部分企业的产品品牌还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忠诚度;而在高端市场上,大多数国产品基本上没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极低。在已有的产业中,还存在集中度不够,较分散的局面。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并购和投资的力度,树立民族品牌优势。
延伸产业链已经成为安防市场投资的主流方向
我国的安防产业虽经过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是本土安防企业和国际先进安防品牌相比,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或潜在进入者加大对研发、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的投资力度,增强国有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安防产业价值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施工集成和售后服务。其中,研发和销售将是安防产业的重点投资领域。
科研开发是目前最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的领域之一,主要集中在创造核心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核心技术本土化,合理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盈利模式;根据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安防企业在产品的科研投入占到了其销售收入的5%左右,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了物理防范、电子防范和特征识别综合运用,未来安防产品将加快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芯片、平台软件、中间件、大规模集成技术相继发展应用,产品向着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全面升级。
对科研开发的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就目前中国安防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引进技术是一条捷径。首先,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各国的先进企业都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压力,“缺钱”使得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大幅下滑,甚至之前高度保密的专利也开始拿来“换钱”了,这为国内安防企业收购先进技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向海外同行“购买”技术和专利权,中国安防企业可以迅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大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洋技术的“水土不服”是国内安防企业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在引进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调试和修正,使得新产品能尽快本土化,发挥应有的效力。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未来安防企业必将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不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同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真正的民族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销售环节上,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代理销售的模式,据统计,现有安防代理经销商共6330家,占到安防企业总数的35.2%;随着企业对销售体系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安防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进一步加强通过仓储、物流和销售的统一协调,需要企业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
而投资构建营销渠道不但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需要的时间较长,相比之下收购现有营销渠道较为适合中国的安防企业。对于实行扩展战略的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目标市场,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前需要掌握已有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和渠道状况,从而锁定了目标。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最终完成优秀资源重组。
安防产业未来必将掀起并购浪潮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安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上市来获取发展的必要资金。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为优良资产的收购与兼并提供了方便。对锁定的目标发起收购,通过控股或是私有化最终为完成兼并重组。迅速实现企业的扩张的战略目标和优秀资产的整合。未来安防企业的并购行为,仍然以有实力的大企业为主导,通过收购优良资产,完成市场细分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分布,迅速占领新的市场区域、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根据当前股市市值普遍被低估和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特点,笔者认为“逆势增持,盛势入市”是比较好的策略。在上市公司股价偏低的时候,大量增持股票,通过绝对控股或是完全私有化完成资产兼并,对于完全私有化的收购,在完成之后会暂时退市进行业务整合,不良资产剥离,等到股市好转,股价普遍提升之后再进行转版重新上市,不仅可以取得丰厚的差额回报,长期来讲,此举可以减少与资本市场的沟通,节约时间成本为企业实现长远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但是,针对中国目前安防企业来说,参差不齐的素质、管理结构、企业文化对未来并购出了很大挑战,挑战的焦点在于并购后的整合。如何将并购的企业资源、人员、产品等诸多因素有效地与本企业整合成一体,而不单纯是完成财务手续的变更是并购成败的关键。纵观并购案例,成功的并不太多,很多仍然呈现为“一盘散沙”的格局,甚至企业在被并购后还出现业务下滑的态势。而并购之后获得较好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业务和市场互补等)的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并购之后延续着“集中、整合、吸收”的过程。首先是将被并购企业的业务进行拆分,将优势业务并入自己的产品线,与自身的产品特点、营销渠道相适应,对企业不良资产加以剥离进行改造,通过“关停并转”变废为宝使得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再有,就是从经营方式和组织管控入手对被并购的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造,使其成为并购企业战略实施的一部分,承载应有的职能;最后是从企业文化方面进行吸收,更准确的说是同化,是原来两个不同的团队对同一种文化达到高度的理解和认同,并以此为精神指导开展工作,通过企业文化的吸收,双方会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行动,为并购最终的成功打下基础。
进入“十二五”时期,外部经济环境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影响,市场表现出皮软的态势。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走出去的好机会。目前中国安防企业在高端产品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还缺乏竞争力,主要原因是因为核心技术的缺乏和运营模式的不完善。借外部市场萎靡不振之机,可以采取并购的方法,以较低的价格收购优良的资产,尤其是核心技术和营销渠道。以此来加速中国安防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扩大营销网络,在短时间内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竞争力。当然,实现美好的愿景需要中国安防企业练好内功,对于国际市场并购遇到的风险和困难有足够的认识,避免由于“水土不服”造成的“消化不良”。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尚未复苏,国际安防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势必会将目光转向新型经济体,而中国市场的强进需求将会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未来国际安防企业会进一步聚焦中国,参与到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不但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对我们民族品牌的生存也构成了威胁,在我们选择并购目标的同时,我们也会被竞争对手锁定。并购与反并购必将是未来伴随着中国安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